贾府下人眼里的刺玫瑰探春,在读者心中也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且口碑两极化。赞她的人说她自立自强,是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批她的人说她攀附王夫人,对亲娘太过无情。
这也是红楼这部经典巨著的魅力所在,不同的人,从各自的认知出发,对人物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
那么,在作者曹雪芹的笔下,探春到底是什么形象?这要从那个时代的嫡妻制度说起。
确立嫡妻制是古代对阶层权益的保障
我们知道,古人联姻,讲究门当户对,门,是指门阀、门第,即阶层,户则是指财富。阶层代表的是尊卑贵贱和政治权力,是优先于财富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门当户对拆开来看,先是门当,然后才是户对,有门第者讲门第,无门第者讲财富。
无论是门当还是户对,都是为了一加一大于二,以抱团的形式谋取更大的利益,婚姻是其中一种抱团形式。所以,《礼记.昏义》中指明:“昏者,而合二姓之好。”二姓之好,就是双方都好,都能通过婚姻受益。
但是,在伦理社会,遵从的是男尊女卑制度,女子嫁入夫家,不但要顺从丈夫,而且要接受丈夫同时拥有多个女人,同时和多个女人生孩子的事实。还有,基于宗法制度,“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事的是男方的宗庙,继的也是男方的后世,怎么看,都是女方吃亏,那么女方的权益如何保障呢?
还有,婚姻讲求门当户对,纳妾却不作要求,而妾所生的孩子也能起到事宗庙、继后世的作用。这样一来,势必造成阶层被洗牌,尊卑贵贱也因之变得无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嫡妻制应运而生,从根源上保障母族的利益,从而维护了阶层的固定权益,也杜绝了尊卑秩序的混乱。
所谓嫡妻,指的是原配正妻,即男人的第一任明媒正娶的妻子。嫡妻制,分别从权力和利益两个方面,给予原配妻子保障。
嫡妻的权力:统领后院
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决定了男人的后院很复杂。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如果没有强硬的制度来制约,后院的女人们会每天都在演戏,而且都想当唯一的女主角,妻子的地位就会岌岌可危。所以,嫡妻制赋予了嫡妻统领后院的权力。
统领后院包括两大方面:
一是“男不言内”(《礼记.内则》),男人无权干涉后院。所以,我们会发现,贾政从来不过问后院之事。我们不要被宫斗剧给骗了,以为妃嫔们想向皇帝告状就可以向皇帝告状。如果皇帝越过皇后直接过问妃嫔的矛盾,就是逾越之举。赵姨娘那些作妖的行为,贾政都不知道,也没人会去告诉他,因为告诉他也没意义,他不会干涉。
二是妻尊妾卑,“妾之事女君,如妻之事姑舅”(《礼记.内则》),无论男人有多少个妾,都要像尊敬和顺从公婆一样,尊敬和顺从正妻。“女君”的说法说明了一切:正妻是后院的君。所以,赵姨娘有诸多胡作非为,却从不敢在王夫人面前有任何造次。
后院就是正妻的王国,在这个王国里,正妻拥有杀伐决断的权力。
嫡妻的利益:嫡子的绝对继承权
统领后院的权力,只是保障了嫡妻在夫家的地位,那么其终身利益以及娘家的利益怎么保障呢?这就涉及到继承权以及由嫡妻制衍生出来的嫡母制了。
以嫡庶分贵贱,以贵贱定继承权,嫡子享有绝对继承权。
继承权包括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的继承和财富的继承。为了维护嫡妻、妻族的权益,嫡妻制在继承权上规定:“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春秋公羊传》)。在继承人的选择上,如果都是嫡子,则以长子为继承人,如果长子非嫡,则立嫡不立长。
其中的“立贵不立长”,尤其强调的是贵贱之序,这个序的排列为:嫡妻、续妻、良妾、贱妾等。继承人首选嫡妻之子,次选续妻之子,然后再选良妾之子,最后才是贱妾之子。
这就是子以母贵,母族的社会地位,决定着孩子的社会地位。
对于贾府中贾政一支来说,第一继承人是嫡长子贾珠,因贾珠亡故,自然就落到了嫡次子宝玉头上。只有宝玉也不在了,才有可能轮到贾环。正是因为这样,赵姨娘才希望借助马道婆害死宝玉,为贾环争取继承权。不过,赵姨娘的想法并不全面,因为贾珠有贾兰这个儿子。如果宝玉也不在了,更有可能是继承权归贾兰,因为贾兰的母族是士族,有着高贵的血统,这样就没有乱了贵贱之序。
另外,因妾的身份依然是下人,但妾所生的子女却是主子,于是,由嫡妻制衍生出了嫡母制,即妾所生的子女,都应以父亲的嫡妻为母,并接受嫡母的管束和教育。
所以,当赵姨娘骂贾环时,被王熙凤一顿痛批:“凭他怎么去,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就大口啐他!他现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
嫡母对庶子女的管束和教育,是嫡母制赋予嫡母的制约权,可以制约庶子女兴风作浪,扰乱后院。
综上,嫡妻制的实施,有力地保障了阶层的共同利益,底层想要上升来瓜分利益,极其之难。
拥护嫡母,认王子腾为舅舅,是探春明智的选择。
了解了嫡母制,再来看探春的选择,就会发现,她拥护嫡母,认王子腾为舅舅,既是对制度的遵从,也是最明智的做法。
拥护嫡母,可以最大限度接受贵族教育
贾府四春,除了早已入宫的元春,探春以庶女之身,成为了最出色的女子,这与她接受了全面的贵族教育分不开。
探春是赵姨娘所生,很明显,赵姨娘缺乏教育儿女的能力。嫡母虽然有教育庶子女的责任,但是否尽心尽力,却不是制度可以约束的。
据探春所言,王夫人对其的教育是尽了心的,“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正因为探春懂事,没有受赵姨娘的影响,才让王夫人愿意在她身上花精力。
在那个教育资源极其有限的时代,女子接受教育的唯一方式,就是母教,由母亲言传身教。母丧或母亲无能力施教,才会另想办法找外援。所以,古代“五不娶”之一就是“丧妇长女不娶”,意思是丧母的长女不宜娶,因为无人教育。黛玉曾对宝钗说:“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此话表明了她从六岁丧母便无人教育的的事实,也是她心中的痛。
探春是庶女,本就因“没托生在太太肚里”而低人一等,如果再失于教育,就可以确定不会有未来了。所以,拥护嫡母王夫人,是她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唯一机会,也是她通往光明未来的唯一机会。
从制度层面上,她应该尊敬和听从嫡母;从未来发展上,她必须尊敬和听从嫡母。所以,站队王夫人,对探春来说,既合情理,又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认王子腾为舅舅,可以享受社会资源
前面分析过,“合二姓之好”的婚姻,是通过婚姻结为利益集团,从而双方的资源可以共同享有。
嫡妻制度决定了,庶子女除了拥有两个娘,还拥有两个不同姓的母族,一个是血缘上的母族,一个是家族上的母族。从血缘上,探春的母族是赵家,即赵姨娘的娘家;从家族上,探春的母族是王家,即王夫人的娘家。
嫡妻制度决定了,探春只能认王家为母族,因为赵家是下人,而探春是主子。关于这一点,探春在与赵姨娘的吵闹中进行了梳理:“环儿出去为什么赵国基又站起来,又跟他上学?为什么不拿出舅舅的款来?”
赵国基是探春和贾环血缘上的舅舅,但他是奴才身份。因此,当他陪着贾环出去时,贾环坐着他只能站着,他也不能在贾环面前摆舅舅的架子。
这种制度,看起来非常没人性,但可以有效地维护阶层利益。庶子女只有以嫡母的娘家为母族,才能享受嫡母的社会资源,从而更好地为家族服务。
所以,王熙凤骂贾环时,说他“自己不尊重,要往下流走”,意思是放着主子的资源不用,非要往下人堆里钻。如果探春认赵国基为舅舅,也是“往下流走”,自动放弃了主子身份和家族带给她的资源。
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资源对一个人的未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是依托着家族资源,湘云觅得佳婿、探春则通过远嫁的方式实现了她远走高飞、“立一番事业”的抱负。
这是不是就说明探春对赵姨娘以及赵家无情?事实正好相反,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探春帮助赵姨娘和赵家最好的方式,就是先让自己飞起来,才能实现拉扯赵家的目的。比如赵姨娘因成了贾政的妾,赵国基才能做贾环的跟班,活儿轻省又有面子;还比如因探春得到王夫人的重视,平儿在处理玫瑰露一事中才会投鼠忌器,没把赵姨娘址出来。
探春懂得顺应环境、遵从制度,用圆融的方式,实现了自己和赵家,以及贾府、王家的共赢。 如果不是灾祸来临,有理由相信,以探春的才能和胆识,依托贾府和王家的资源,能成为四大家族最有希望的上升力量。赵姨娘和赵家自然也能因她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倍受尊敬。这就是探春的“才自精明志自高”,她目光长远,且有着明确的目标,懂得借势和顺势。
编辑:徐俊芳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