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了。国画这种艺术,深受国内外众人的喜欢,细究起来,这可不是跟风。国画,较之于其他艺术作品,确实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国画比起其他的作品,最不同的一点就是它最注重的不是写实而是写意。
而在同一幅国画作品面前,可谓是一千个观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不说作品作者的胸中之意是什么,每一个读者有着不同的经历、心情与境遇,看到图画所想到的、感受到的,自然也就很不一样了。
学国画的现状
古人作画是为了记录所见的美好,或是抒发自己的性情与感悟。比较功利性地来讲,也是为了求名罢了。然而现在,许多学习国画的人们的目的已经不那么单纯了,为了走成功的捷径诸如此类,当然这些都无可厚非,毕竟是人之常情。但是只为走捷径做出的作品,往往规范的迎合评判的标准与程式不免失了不少味道与诗意,将本来有的个性与锋芒也被遮掩。
幸而真正热爱的人也是不在少数,并且一直坚持着,并以之为追求。但是热爱绝对不能和偏执等同,若是热爱一旦成了一种"走火入魔"的执念,那终将会给自己带来损害。一位热爱国画的教师,就因对国画执念太深,而非议不断,当然他的执念也是真的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
38年只画一幅画,为此耗费巨资,是热爱还是执念?
孙玉清,一位人民教师,如是单纯的国画爱好者当然没有问题,但是为国画,他做了一件在别人眼里不被理解的疯狂的事情。80万的欠债,耗时长达38年,他只画一幅作品,取名为《盛世牧歌 中国梦 万里山河复兴图》,在他的眼中这是他的国画艺术梦。
38年,为了一幅画,欠债80万,在任何人眼里相必都太过于荒诞。那么这究竟是一幅怎样的作品呢?38年的作品到底藏着怎样的高深与玄妙呢?在不可思议的同时,也增加了我们对这幅画的好奇程度。
走近他的作品不难发现,作品集合了所有名家的绘画特长,然后整合。比如傅抱石的皴法,童趣绘画临摹与齐白石,泼墨绘画则是从张大千的作品处学习得来。
在他作品中这些名家的国画手法,甚至还有陆俨少的山水用墨之类独到之处,孙玉清全都把它们结合在了自己的作品之中。而结合之后的特点便成为了他自己作品的风格。也就不难看出,从技巧运用的纯熟程度以及技巧的变化,他俨然已经达到了国画大师的水平。重墨与泼墨的灵活展示,以及自己这么多年来悟出来的创新笔法,都值得我们佩服与称赞。
而说起那幅耗时38年的大作,目前已经长达7500米了。7500米是什么概念呢?一个学校标准操场为400米,也就是说这一幅手绘的作品,几乎可以绕400米的操场19圈。当然,只从作品的长度,还不谈研墨与技法,我们就已经能够理解为何会如此耗时了。然而,他自己表示,这幅作品还没有竣工。他还提到,作品集合了所有名家的绘画技法,而且把中国很多地方的景色都集中在了此幅画中。那么如此情境,大家是如何看的呢?
热爱与执念,潇洒与固执从来不可等同
他这一单幅作品的长度与绘画量显然是巨大的甚至称得上是破记录了,技法当然也是做到尽量的专业与无可挑剔。但是,画友的舆论可并不太算友好。
多数画友都对孙老师对于作品和国画的认真程度进行了称赞,然而也不无公正地称,他或许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绘画当然没有问题,认真对待更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态度,然而抛开自己的经济承担能力,欠债80万只为一幅"看不到头"的作品,花费38年的光阴,只为自己的一腔热爱但不自知的执念。先不说有没有必要,让谁来看来评,都是缺少理智的行为。因此,他成了大家口中的不务正业的疯子画家。
当然,退一步讲,绘画作品的长度与技法的专业与否或者是绘画量的大小真的是评判一幅作品价值高低的标准吗?这显然不对。若真的只是执着于这些,那我也要忍不住批评一句,热爱的初衷就是如此吗?
有些网友更是直白地点出他做了无用功,声称他是一个让人同情的民间艺术家。就他的作品,放到今天的艺术市场,真的一文不值,更别说他为此长卷欠巨资了,那就是他自己不懂得市场。
也有人说,他对国画的痴迷让人感动,但是真的不够现实,于人于己,都没有益处。
或许,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种自我感动式的付出吧。到头来只是感动了自己,而旁观者却忍不住吐槽,甚至被网友评为"疯子画家"。
总之,这一番自己坚持的最后,孙老却是失了自己热爱国画的本身。但是,换一方面来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与选择的权利,如果孙玉清老师真的能从中快乐并且愿意坚持,那我们的质疑也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了。
结语
总而言之,说了这么多,在我眼中,还是认为孙老的做法是欠妥当的。可能一开始是因为热爱,然而最后连自己都没发现热爱榨干的背后,只有执念的摧使。没有了热爱与随心,执念所催生出的只剩固执罢了。
就国画而言,究其本真,不过是抒发心情,是一种雅致,是一种洒脱。泼墨挥毫的背后,毕竟是少计较的,在潇洒输出时,自然就忘了程式,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无功利的热爱。
所以,无论是做什么,热爱着什么,一定要常反思,不要等所有的琐碎与程式消磨了自己所有的热爱后还不自知。潇洒的是无功利的初心,若是带上程式与小心翼翼地执念,潇洒便是被带了镣铐,再也无法轻盈起舞。
编辑:朱佳伟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