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是数学史上的超英雄时代,此时的欧洲以法国为代表出现了大批的顶级数学家。我们来看看这些熟悉的名字:柯西(Cauchy,1789-1857),拉格朗日(Lagrange,1736~1813),拉普拉斯(Laplace,1749-1827)),蒙日( Monge,1746~1818),泊松( Poisson ,1781~1840)),傅里叶(Fourier,1768-1830),这些数学家都为法国的政治和科学做了巨大贡献。如果把德国的高斯(Gauss,1777-1855)除外,可以说当时的法国聚集了世界上最天才的数学家。
在这样一个天才频出的时代,纵然也是天才,但只要你不能站到塔尖,都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上面列举这些著名的数学家中,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遗漏了一个人,他就是在天体力学、数论和椭圆函数等方面有卓越贡献的数学家勒让德(Legendre,1752- 1833)。
1820年法国数学家博伊(Boilly)创作的勒让德(左)和傅里叶(右)的水彩漫画
勒让德与拉普拉斯、拉格朗日一起被誉为“3L”组合,他们都为法国数学的复兴做出重要贡献,并曾担任众多的官方职务。但是在这个组合当中,出道最晚、影响力最小的就是我们的这位勒让德。同时,除了在法国,我们的勒让德先生还经常受到身在德国比自己小25的小高斯的“欺负”。究其原因,强中自有强中手,天才数学家勒让德遇到了更强大的天才“对手”,他的工作具有开创性和启发性,但比起高斯还不够精致,因此,任命记住了高斯,只是偶尔提起勒让德。但是,勒让德的贡献已足以惊动世界,如果换成另一个时代,勒让德注定会变得更伟大。
1752年9月18日,勒让德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大学时期师从著名数学家阿贝(Abbè),并在18岁(1770)时在马萨林学院(Collège Mazarin)通过了论文答辩。但是毕业后的勒让德并没有急于去找工作,而是呆在巴黎,继续痴迷于自己的科学研究。看似啃老的勒让德,没工作不代表不工作。不到5年时间,勒让德的工作就吸引了达朗贝尔(d'Alembert,1717-1783),并在其的安排下到军事学校( école Militaire )教授数学。
年轻勒让德的科学探索之路正式启航,1782年他参加了柏林科学院(The Berlin Academy of Science)举办的一次竞赛活动,活动内容为:Determine the curve described by cannonballs and bombs,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resistance of the air; give rules for obtaining the range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initial velocities and to different angles of projection。这是一个与战争有关的实际问题,勒让德的参赛论文“Recherches sur la trajectoire des projectiles dans les milieux résistants”获得了头筹。
这篇论文引起了当时的柏林科学院数学系主任拉格朗日的注意,拉格朗日写信给副院士拉普拉斯要求了解勒让德更多的情况。从达朗贝尔、拉普拉斯到拉格朗日,勒让德凭借自身实力成功的吸引了法国当时最著名的3个数学家的注意。
一回生两回熟,在数学界混了个脸熟以后,勒让德要做的事情就是再接再励,再创辉煌了。1783年1月,勒让德将其一篇关于椭球的论文交予法国科学院,在前期建立的良好印象基础上,勒让德的这篇论文又一次获得了拉普拉斯的高度赞扬,这次法国科学院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1783年3月30日,勒让德雷被任命为科学院的助理院士。
有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后,勒让德又继续埋头苦干。涉及的领域包括:天体力学、数论、椭圆函数、统计学等。
一、天体力学
1784年,勒让德在Laplace方程的基础上,经过球函数方程再变换得到了著名的勒让德函数:
验证举例(n=2的勒让德多项式,是勒让德函数的解):
由于天体运行和大地测量是当时的流行问题,而在使用球坐标求解数学物理方程时,经常会用到勒让德多项式,因此,即使在今天,勒让德多项式在物理和工程中都具有较重要的位置。
二、数论
勒让德关于数论研究的兴趣来源于欧拉和拉格朗日的工作,并且作为高斯数论研究的先行者,又往往被高斯超越。这既是幸运,又是不幸。1798年,勒让德关于数论研究的书籍《数论讲义》在巴黎发行,本书试图将欧拉、拉格朗日的重要发现,以及他自己关于数论的研究尽收囊内。勒让德关于数论研究的第一个亮点是对方程ax^2+by^2+cz^2=0的拉格朗日解的补充和推广。
在接下来的章节里,勒让德利用该定理“证明?”了著名的“二次互反律”:
这样一个定理最早由欧拉和勒让德提出。勒让德在文中给出了证明,但很快就被高斯找到了漏洞,并否定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将(p/q)称为勒让德符号。它的意义是:
“二次互反律”揭示了模和剩余互换位置后的重要关系,是解决很多数论问题强有力的工具。高斯将“二次互反律”誉为算术理论中的宝石,自1796年高斯给出这个定理的第一个证明以后,他一生中热爱于给出不同的证明,并累计给出了至少7种不同证法。但是这对于勒让德不是一件好事,高斯给出证明的时间让勒让德很受伤,而且自己也无力反驳被高斯指出的证明中的漏洞。更致命的是,随着高斯经典巨著《算术探究》在1801年的出版,勒让德的《数论讲义》被取代,甚至其他的数论著作也被遗忘了。
这是勒让德在数论上最受伤的一次,他被一个后生超越了,但是他自己也是心服口服,毕竟这不是一般的后生,在后面的著作中,勒让德引用了高斯的一个证明,这也算是一种对高斯的肯定,甚至是妥协。
这样来自高斯的致命打击勒让德还会经历几次。这也就包括数理统计经典方法:最小二乘法。
三、 数理统计
为了减少物理测量中遇到的误差问题,勒让德创造性的引入了“最小二乘法”:
在实际问题中,一个数据受到多个因素的制约,因此可以根据数据得到多个下面这样的方程:
E=a+bx+cy+...(其中,a,b,c为已知数,x,y为未知数)
这里的E指的误差。根据方程组知识,如果这样的(含有n个未知数的)方程恰好有n个,则E为0,没有误差。但是如果这样的方程多于n个,那么误差E必然存在。那如何使得误差最小呢?勒让德的做法是让所有方程的误差平方和最小。
即,使得下面的z最小:
勒让德使用的求和符号与现在不同,他的符号是现在通用的积分符号∫。
“最小二乘法”最早由勒让德发表于1805年的论文中,但是这次小高斯又出来让勒让德“受伤了”。高斯发文说他早在1795年就发现了这个方法,并在1801年结合此方法计算出了谷神星的运动轨迹。勒让德这一次真有些生气了,怎么什么都是你先发现的?还有完没完了。两人为了优先权争论了好几年。
撇开优先权不论,高斯的确比勒让德走得远得多。勒让德说,误差的平方和最小是合理的,但为什么会合理?或者什么时候是合理的?勒让德并没有说明白。但高斯做到了,高斯第一次的将最小二乘法与概率论结合在一起,并由此开发出一个新工具——“正态分布”。在这一次争论中,勒让德也没有占到上风。
四、椭圆积分
椭圆积分是19世纪分析学的重要课题,勒让德在椭圆积分上做了很多的重要工作。在著作《椭圆函数论》中,勒让德提出三类基本椭圆积分,证明每个椭圆积分可以表示为这三类积分的组合,并编制了详尽的椭圆积分数值表,还引用若干新符号,使他成为椭圆积分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但其洞察力并没有达到雅可比(Jacobi,1804 - 1851)和阿贝尔(Abel,1802 - 1829)的高度。也有一些被后生秒杀的感觉。
勒让德的这些卓越贡献让他在18-19世纪的数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但是这样一个天才聚集的时代,他的光辉被其他更厉害的天才(尤其是高斯和拉普拉斯)遮挡了。以至于在公认的最权威的数学史著作《数学大师》中,E.T贝尔专门为拉格朗日、拉普拉斯、蒙日、傅里叶、高斯、柯西等同时代数学家列了传记,而没有勒让德,但这并不妨碍勒让德的伟大。
古斯塔夫·埃菲尔(1832-1923)在建造法国地标:巴黎(埃菲尔)铁塔时,勒让德和这些对法国有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们,都被永远的刻在牌匾上。
最后,我们以泊松的一句话结束本文。
Our colleague has often expressed the desire that, in speaking of him, it would only be the matter of his works, which are, in fact, his entire life. ( Poisson)
参考文献:
1. 普林斯顿数学指南.Timothy Gowers主编.齐民友译.科学出版社.2016.1
2. 数论:从汉穆拉比到勒让德.韦伊著.胥鸣伟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
编辑:张子杰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