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题曰“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这一回的“戏眼”,就是诸葛亮的编导的“空城计”。说的是司马懿亲率大军15万,击溃马谡夺取街亭后,又接连攻下三城直逼蜀军由诸葛亮驻守的西城,尽管诸葛亮在马谡失守街亭就开始准备撤退,但怎奈何司马懿来得太快,城中百姓还没完全转移。在这种紧急情况下,诸葛亮利用司马懿“生性多疑”的性格,自导自演了一幕“空城计”,唬走了司马懿率领的15万大军!
司马懿与诸葛亮
而诸葛亮在大敌当前,还能利用他人的性格特点想出这种奇谋,被后世的大文豪鲁迅评价为“其智近乎妖也”。正因如此,民间对于诸葛亮十分推崇,但司马懿就真的不如诸葛亮吗?
俗话说得好,看一个人有多强大得从他的对手来分析,司马懿作为能和诸葛亮与之争锋的人物,如若他真如我们所想的那般弱小,早就被诸葛亮灭了,又谈何让诸葛亮六出祁山而不灭呢?而魏蜀吴三国最后的结局似乎也说明了这一点:司马懿领导下的司马家最终赢得了天下。
司马懿就真的看不穿空城计?
如今,随着关于司马懿的影视作品逐渐增加,人们对司马懿的评价也随之变高。基于对司马懿的肯定,有史学家便开始重新讨论空城计,作为能与“卧龙诸葛”较量的“冢虎”,为何会被诸葛亮小小的“空城计”所唬住?
尽管司马懿有着生性多疑的性格,但势如破竹的15万大军与小小西城所形成的军事态势,司马懿又岂会看不明白?要知道,由蜀军马谡率领的前锋精兵已被全歼,蜀军各部也在司马懿连下三城中受到重创。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而一座小小的西城,即使诸葛亮早已“十面埋伏”,城中士兵也绝不会超过5万人,如果司马懿派遣小股部队攻打西城四门,就可探明其虚实!这是连一个下级军官都懂得的军事常识,何况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因此,面对司马懿决定撤军的命令,他的儿子司马昭不解的问道:“父既无畏何惧空城,儿愿率众一探虚实,”但他的请求却被司马懿拒绝了。
为此,纵使司马昭不理解父亲的做法,但军令如山,他还是撤军,那么司马懿真的就这么差劲?连儿子都能看出诸葛亮的“故作玄虚”他却看不出?事实绝非如此,司马懿不仅看出来了,甚至还是故意中计的。
因为司马懿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也深知帝王“卸磨杀驴”的那一套。事实也正如司马懿所想的那般,曹操在临死前曾对自己后人说过: 司马懿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杀!可见,曹魏从未信任过司马家,双方不过是互相利用而已,曹魏想借司马懿的谋略除去大敌诸葛亮,而司马懿则是想借曹魏的手夺得天下。
空城计——一场与司马懿秘而不宣的生存规则
从某种意义上讲,诸葛亮才是决定司马懿能否掌权的关键人物,如果在西城活捉诸葛亮,蜀军自然溃不成军,蜀汉也会随之灭亡,但羽翼未丰的司马家必然难逃“兔死狗烹”的命运。而诸葛亮正是参透了其中的道理,于是赌上两人秘而不宣的生存规则使用“空城计”, 也借此给司马懿一个台阶下,只有这样双方才能共存,但若是司马懿不顾一切决定强攻,那对双方来说都没有好下场,结果只会是蜀汉亡,司马家灭,曹魏获益罢了。
因此,专家对此评价道:这是阳谋,司马懿不撤军就输了!专家结合当时的形势分析,司马懿在看到诸葛亮还在西城时,他深知诸葛亮不能兵败被擒,最起码是不能在司马家羽翼未丰时被擒,所以司马懿便将计就计,放了诸葛亮一马,这也符合后来的对立统一规律。
如此看来,当初诸葛亮所使用的空城计绝非阴谋,而是司马懿不得不中计的阳谋。这就是三国时期两位顶尖谋士的较量,而司马懿的“中计”也给自己创造了生存空间和发展余地。最后“三国归晋”的历史结局也说明了司马懿当初的做法是对的,若非司马懿手下留情,放了诸葛亮一马,司马家在蜀汉亡后早就被曹魏给灭了,又谈何后来的“三国归晋”呢。
编辑:朱佳伟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