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翼:服毒型作死
如果要说“历史上有哪些作死的人”,明朝兵部尚书张凤翼,堪称“作死”无比认真的一位。明朝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清军阿济格部迫近北京,两线作战的明王朝再次告急。兵部尚书张凤翼“慷慨请缨”,带着崇祯“赐”的尚方宝剑总督各路兵马,扛起保卫京师的重任。可重任在肩的张凤翼,紧接着就开启了“作死”模式:每天除了缩在城头躲猫猫,干看着清军烧杀抢掠,就是定时定量的服毒药,既保证自己健康每况愈下,又确保自己不会立刻死。
如此“作死”模式,他在北京郊外漫天的喊杀声了,咬牙坚持了两个月。熬到八月末,抢够了的清军前脚走人,吃够了毒药的张凤翼也后脚一蹬腿,如愿以偿死在官位上。
堂堂兵部尚书,为何这么“作死”?
瞧瞧彼时崇祯帝的“画风”就明白:崇祯这位精力爆棚的皇上,越是重大战役,越喜欢瞎猜疑加瞎指挥,别说手里一把烂牌,就算一把好牌,也得活活打稀烂。看似重兵在手的军事主官,不是被活活坑死在战场上,就是事后拉出来陪绑,还有人被活活坑成了叛徒。既然横竖不落好,那还不如自己了断。不信就瞧张凤翼,别看当时服毒而死,还被崇祯论罪,几年后却又被“论前剿寇功”,好歹给家人争来个名分。“作死”背后的算盘,打得真精。
丁魁楚:跑路型作死
而在崇祯皇帝煤山上吊,南明王朝风雨飘摇时。南明永历王朝的“武英殿大学士”丁魁楚,又开启了新型“作死”模式:他在崇祯年间做河北巡抚时,就以能捞钱和会跑路著称,经常跑得比农民军还快,钱更不少捞。永历年间官升大学士时,他早已在官场上赚得盆满钵满。眼看南明王朝风雨飘摇,这位墙头草心思也更活络:何不在大清那边搏个前程?
于是,丁魁楚毫不犹豫,主动与清军书信联系,厚着脸皮当了带路党。清军打下广州后,如果他低调点,捞个官职不成问题。可丁魁楚贪心不足,竟高调装了四十船金银财宝,大咧咧找清军拉关系,盼着能“买”个高官。没想到清军兵将们看了后,也是顿时眼红:没想到这老小子这么有钱,全给了朝廷岂不可惜?
结果,丁魁楚刚在清军兵营里吃了顿饭,接着就被清军五花大绑,他以及他一道来“拉关系”的妻儿老小,也全被清军杀了个精光。钱财?当然被清军自己私吞了。本想“买”个好前途,结果却是作了死。可明朝落到这地步,还不是丁魁楚等“大人”们“作”出来的,自己落这么个“作死”下场,其实很正常。
陈辉祖:贪心型作死
同样是“作死”,大清年间的官员们,也是不留神就“作”个大事。比如乾隆四十六年(1781)的闽浙总督陈辉祖。
当时的大清朝,刚闹过“王亶望案”,大贪官王亶望狼狈获罪,经办此案的闽浙总督陈辉祖,更接到乾隆皇帝的重要差事——查抄王亶望在浙江的家产。
如此“邀宠”的好机会,就这么落到陈辉祖身上?其实乾隆皇帝如此安排,也是夹带私心:当年王亶望曾给自己进贡了两件珍奇玉器,那时乾隆碍于面子,摆姿态没收。此时王亶望落马,乾隆心里又痒痒了,就盼陈辉祖抄了王亶望家产后,能把两件宝贝送来。
可等到陈辉祖把东西送来,乾隆却差点气晕过去。原来,陈辉祖哪知乾隆的“苦心”,看到王亶望家堆积如山的财宝后,也是瞬间流了口水。竟偷偷把包括两件玉器在内的大批宝贝搂进自家腰包,就交了一堆残次品凑数。这下乾隆暴怒了:朕惦记的宝贝,你竟然也敢偷?你和王亶望岂不是一路货?
结果,先前官运亨通的陈辉祖,就因这次伸了下手,接着就大难临头,先被论罪下狱,而后又在狱中被赐死。说是作死,不如说应了句老话: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耆英:糊弄型作死
而比起上面三位“作死”类型,近代史上一位“名人”,却又是一种全新“作死”模式——糊弄型。这位名人,就是清末内阁大学士,亲笔在《南京条约》上签字的耆英。
一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丧权辱国,但签字的耆英,却在道光帝心中“得分”不少。道光帝觉得这位宗室出身的大臣,既处事干练又忠心耿耿,于是不断委以重任,还让他担任“两广总督兼办通商事务”,一时风光无限。
可道光帝哪知道,耆英的“法宝”就俩字:糊弄。对英法美列强,耆英极尽谄媚,爽快签了《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一堆不平等条约,比洋人家的小妾还听话。那不怕道光帝生气?他给道光帝的奏折里,篇篇都是海吹,全是自己“怒斥英夷”的英雄场面,至于出让多少主权赔多少钱?道光帝压根不知道。
靠这糊弄风格,耆英官运亨通了好些年。可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响,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耆英那些年“吹牛”的奏折,全被英法联军翻出来。他们这才知道,耆英签的那么多条约,都是空头支票。清王朝这边,也是如梦方醒。恼火不已的咸丰帝,一怒把耆英“赐自尽”。糊弄了七八年,到底把自己“作”死了。
可是,看过这“糊弄”好些年的雷场面,就知大清落后挨打,哪里只是装备问题,不也是自己“作”?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参考资料: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梅毅《帝国回光:清朝真史》、《纵欲时代:大明王朝的另类历史》、张宏杰《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明史》《清史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