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皆知,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汉字更是历史上的一座丰碑。中国文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至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文字能够像汉字这样经久不衰。 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建国初期,因为国家急需大量人才,为了提高全民文化水平和能力,让普通人也能识字认字,于是全国发行汉字的繁体简化运动,从书写到读物,大力推广简体中文,并一直广泛应用到今天。这时,想必很多人心中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就是繁体字虽然已经被弃用了60多年,那为何我们依旧可以一看就懂,有些甚至可以直接读出来呢?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很简单,让我们 一起去看看吧!
一,大幅度变形的繁体字占少数。
繁体字,也称繁体中文,西方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标准字。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潮流和文化发展趋势,简体字被广泛推广。但是简体字的发展演变也是建立在繁体字的基础之上。繁体字简化为简体字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遵照“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进行简化。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简字数,废除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异体字。二是减少笔画。1964年我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公布了《简化字总表》,共有简化字2238个,把平均每字16到19画的繁体字简化成平均每字8到11画的简化字。简化字的变化是系统性的,有规律可寻,所以我们会觉得繁体字简化后的汉字,朴素简单,而偶尔看到同类型的繁体字也会有亲切和熟悉感。
二,汉语字典词典繁体简体兼备,一应俱全。
大家应该都熟悉,在小学阶段,我们人手都会有一本《新华字典》。当时老师要求遇到不懂的字就要查字典。其实不要小瞧这一本字典,它里面可是包罗万象,大有学问。每个汉字都有条目、括号备注、字音字形、以及字的解释。只要翻来字典,就能看到它括号里的繁体形式,所以虽然我们从小接受的都是简体字的教育但是生活学习之中,我们已经受到了繁体字的耳濡目染,所以看到繁体字也会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亲切感和熟悉感。
三,生活的大环境的影响。
虽说在新中国时期,因推行汉字简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离传统文字有些疏远,但是在整个社会的大文化环境下,繁体字与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小到大,无论是从古籍、影视戏剧还是书法艺术等方面,我们始终都有意无意地注意到繁体字体的缩影。
由于繁体字具有数千年的历史,所以不仅在中国,在中国周边国家中,繁体字仍旧具有非常的影响力。简繁互补是中国文字的演变规律。虽说简体字是现代的文字发展主流,但繁体字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比如在书法中。更重要的是,繁体字是对汉字演变的一种记录,如果繁体字彻底消失,汉字的演进链条就会缺失一环。各位网友们,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