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玉器是良渚文化时期生产力水平、社会分工、社会结构、阶级分化及意识观念的集中反映。玉器不但是良渚文化的重要内涵和特点之一,而且是中华文明进程中最具特色的物化形态,早于青铜器成为“礼”的象征物和指示器。良渚文化玉器在中国史前玉器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华民族崇尚玉传统的主要源头之一。
良渚文化双孔玉钺
玉璧,外形扁圆,中心部位钻孔,多素面无纹,是良渚文化流行的重器之一。《尔雅释器》云:“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好肉若一谓之环。”宋邢昺疏:肉,边也;好,孔也;边大倍于孔者名璧。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_玉琮
玉琮 良渚博物院藏
良渚文化玉璧基本上都是素面无纹,一般放置在葬具之上、集中叠放在脚端和胸前或背后三种,而并不与玉琮配伍,说明良渚文化时期尚未形成后世如《周礼》记载的璧琮配套玉礼器制度。但是良渚文化的玉璧也存在一定的演变规律,早期的玉璧一般均较小型,且其中孔较大,而晚期玉器则较大型而中孔较小,是良渚文化典型的玉璧。这种演变规律说明良渚玉璧在功能上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开始可能是作为装饰用玉或殓葬用玉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祭祀和宗教活动在社会中的作用加强,逐渐向礼器的方向演变,并对后世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成为最重要的礼器之一。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 「鸟立」权杖
良渚文化的玉锥形器上端首尖如锥,下端略阔,常做出短小的圆榫,榫上往往有横向的孔眼,整体细长,有素面和雕刻有简化神人兽面纹两种,后者又称为“琮式锥形器”。良渚文化锥形器一般出土于规格较高的墓葬,并且在数量上与墓主人的身份存在着对应关系。往往与钺有着密切的共出关系。用玉制作钺、镞(锥形器),不具实用性,而体现掌握军权。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 玉锥形器配玉珠项
蒋卫东先生对玉锥形器有比较详细的论述,认为玉锥形器的起源与镞有关,它与石钺间的密切关系显示出它是良渚时期的礼兵器——玉镞。由于制作材料的特殊性,因而从一开始锥形器就是一种具有实际宗教意义和军事目的的器物。玉锥形器是骨镞的礼器化,集束放置的锥形器也应该是一种群体化的玉礼兵,同时又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在考古发掘中,出土集束锥形器的墓葬,大多也是随葬玉钺的墓葬,因此,集束玉锥形器有可能是王权的另一种形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