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西方学术界还是中国的史学界,十字军东征无疑都是一个热点话题。但是绝大部分人讨论这段历史,都是站在欧洲人的视角,其中不乏对骑士英雄的赞美。法国作家阿敏·马洛夫,却从阿拉伯人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这段历史。马洛夫出生于基督教家庭,父母都是基督徒,少年时期就读于贝鲁特的耶稣教会学校,在20世纪70年代,他目睹了黎巴嫩内战,为了摆脱战乱,他来到法国,在一家法语杂志社任编辑,后来成为著名的中东问题专家。
阿敏·马洛夫
《阿拉伯人眼中的十字军东征》是他的成名之作,独特的身世,拥有阿拉伯人的血统,同时又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因此他能够以客观的视角,来重新认识这段历史。20多年来,这本书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让全世界人民重新了解真实的“十字军东征”。
阿拉伯文明
公元7世纪,先知穆罕默德创建了伊斯兰教,并且迅速在阿拉伯世界传播开来,等到穆罕默德逝世的时候,整个阿拉伯半岛形成了共同的信仰,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国家。随后阿拉伯人打着“为上帝而战”的旗号,逐步占领了西亚、北非、中亚以及南亚等地区,形成了地跨亚、非、欧三大州的军事大帝国。
在7世纪归入阿拉伯帝国之后,耶路撒冷成为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共同的圣地。其实阿拉伯人对异教徒还是比较宽容的,允许朝圣者自由进入耶路撒冷。阿拉伯国家历来奉行比较开明的文化政策,对异教徒是非常宽容地,虽然异教徒需要缴纳更多的人头税,至少可以保住原有的信仰,而且享有财产权,甚至能够在国家机构当中任职。即使东征之后,很多欧洲人,依然可以选择留在了阿拉伯,并且将欧洲的数学、火药、罗盘、造纸术等技术带回欧洲。
阿拉伯人在整理、翻译希腊古典著作方面也有卓越的贡献。公元9世纪初,阿巴斯王朝的哈里发为了给伊斯兰神学找到理论支持,组织对希腊哲学大规模翻译工作。据说为了吸引翻译人才,所翻译的酬劳费用,用等重量的黄金来计算。因此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以及印度和波斯人的哲学著作等都被很好地保存下来。
十字军东征
长期以来,东西方的贸易被阿拉伯商人所垄断。进入11世纪,西欧社会生产力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手工业从农业当中分离出来,城市崛起,封建主渴望向外扩张,获取更多的土地和财富。而且当时西欧奉行长子继承制,那些不是长子的贵族只能依靠劫掠来发财,而且威尼斯、热那亚商人也希望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回东部的贸易港口和市场。而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也在教会的鼓舞下,走上了劫掠的道路。
在11世纪中叶,信奉伊斯兰教的赛尔特突厥人崛起,他们迅速的扩张威胁到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向同一宗教信仰的神圣罗马帝国求援,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于是组织十字军,决定从异教徒手中抢回圣地耶路撒冷,于是开启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是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们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持续近200多年,是一系列的宗教战争。由于当时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到伊斯兰教徒手中,所以十字军东征针对的是阿拉伯国家,主要的目的是从那些阿拉伯国家手中夺回耶路撒冷。 所以当时的口号是,天主教徒团结起来,从阿拉伯人手中抢回圣地。当时神权处于最巅峰时期,教皇承诺只要参加远征就等同于为上帝而战,一切罪孽都可以得到救赎。 十字军东征一共发动九次,动员人数达到200多万人,仅第一次东征取得了胜利,其余几次均以失败告终。
虽然十字军攻击目标是阿拉伯人,但是却让大量的犹太人遭到迫害,表面上看,这些东征的十字军是为了捍卫宗教,但是政治、经济才是他们主要目的。十字军东征对阿拉伯世界以及整个欧洲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十字军东征之后,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并且走向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而阿拉伯国家则日渐没落,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同时因为仇恨而敏感,封闭。
十字军东征对阿拉伯人的影响
这些十字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但是阿拉伯人最初的反应却是迷茫、困惑、不解。上至宫廷,下至普通百姓对这些欧洲人都没有产生足够的警惕。
在十字军东征之前,阿拉伯的世界版图从西班牙到伊拉克,他们孕育了无数辉煌的文明,保守而又自傲的阿拉伯人曾经领导着世界的潮流,虽然在他们看来,欧洲人无知与野蛮,是下等人,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野蛮民族会大肆侵略自己,而且能够战胜自己。
东征十字军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建立了若干个封建王国,随后这些阿拉伯人逐渐被赶出了地中海东岸的岛屿,威尼斯、热那亚人逐渐控制了地中海沿岸的贸易往来。
马洛夫认为:“耶路撒冷的劫掠,是伊斯兰和西方世界千年仇恨心结的开端”。十字军东征时间恰恰是阿拉伯人仇视世界的根源,也是长期以来两个世界所发生一系列摩擦的注脚。在十字军东征中实际发生了什么,现在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留存在人们的记忆当中。
所以阿拉伯主流社会对待西方文化态度是抗拒的,他们认为任何模仿欧洲文化的举动都是投降与背叛,其结果就是,西方掀起了经济与文化的革新,而在东方,战争却导致数世纪的衰败以及文化上的封闭。在遭受四面八方打击之后,阿拉伯世界开始闭关自守,变得过度敏感,处处防人,容忍度也降至最低。这就造成了阿拉伯被排除在世界之外,而且愈演愈烈。
马洛夫认为,十字军东征确实是阿拉伯世界衰败的一个因素,但绝不是唯一因素。其实阿拉伯世界在欧洲人没有到来之前就已经开始衰败了,他们的文化原地踏步,终日陶醉在往日的美梦当中。而且接连不断的内战,让这些领导者们忙于利益之争,对侵略者没有足够的警惕,其实西方人最大的利器是阿拉伯世界的麻木不仁。
十字军东征对欧洲的影响
欧洲人在十字军东征时期,把希腊文化遗产重新带回去,他们从医学、天文、化学、地理学、数学及建筑各个领域中,汲取到新知,然后加以传播、模仿,最后超越。
十字军东征刺激了欧洲由传统农业走上了商业繁荣的道路,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十字军东征让有效缓解了西欧社会当中地主阶层同农民的矛盾,而且在东征劫掠过程中,使很多贵族,农民积累了原始财富,同时也获得一定社会地位。
十字军东征虽然由教皇发起,但是战争的失败,也让教廷威严扫地,教皇的权力逐渐退出了西欧的政治舞台。比如到了庇护二世时期,其实离最后一次东征没过去几年,但是东征几乎被人们给遗忘了,庇护二世觉得有义务举起大旗,再次团结天主教徒。
但是这些红衣主教们却目瞪口呆,但教皇的意志十分坚决,他说,此时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正在迅速崛起,已经构成了天主教世界的强大威胁,为了解决危机,必须发动十字军消灭土耳其。同时,十字军可以加强天主教徒的团结,巩固罗马教廷的权威。
但是现实却无情打脸,来意大利北部的曼托瓦城参加会议的,寥寥无几,几乎没有任何一位君主,连君主的使节都没有,庇护二世怒火中烧,威胁各位君主,如果不来参会,将开除天主教教籍。要知道在中世纪,被开除教籍是极其沉重的惩罚,如果一位君主被开除了教籍意味着君主的位置来历不正。即使此时教皇的权威已经衰落,但是依然不能充耳不闻。
虽然最后欧洲各国王派来特使同意参战,然而各国承诺为十字军提供的人力和财力始终不能到位,而且各国都在各怀鬼胎,还想互相兼并。庇护二世还要想各种办法,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一直到庇护二世去世,也没有能够实现东征的愿望。
此后教皇自己也破坏教廷的戒律,比如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公然蓄养情人,而且公开承认自己有五个私生子,可见教皇的信仰体系已逐渐崩溃。而且在第四次东征的过程中,还攻陷了同一信仰的拜占庭帝国,使帝国长期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无法再次实现统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