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最后的封建王朝,清朝一直以来就是饱受诟骂的。虽然,清朝在晚期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但是,其灭亡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由于自作孽。因为清王朝内部有太多的蛀虫,比如说,军机处首领庆亲王奕劻这个巨贪,他的所作所为对清王朝的灭亡,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光绪二十六年,即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奕劻受命与李鸿章于次年,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光绪二十九年,奕劻为首席军机大臣,任职于总理外务部。宣统三年,清朝裁撤了军机处,改设内阁,奕劻任内阁总理大臣。
由于,奕劻对袁世凯极力推荐,所以,使得袁世凯成为了慈禧太后的亲信,从而手握重权。
那么,一个军机处的亲王,为何会对袁世凯如此推崇呢?原因就是:奕劻着了袁世凯的道。1911年,清王朝覆灭的前夕,本来应该是为国担忧的军机大臣,却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疯狂敛财。武昌起义后,袁世凯拿着300万的银票送到他手中,让他成为了逼宫的说客。
大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大概为8000万多两,而这位王爷敛财竟过一亿两白银。而且,在国家危难之际,他还在哭穷。据了解,他在发家之前,也过过苦日子,家道中落的他,连一身体面的官服都没有。大概是穷怕了,他被提拔为总理衙门大臣之后,就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
他的发家致富靠的就是不断的接受贿赂,而且,从来不嫌弃少,来者不拒。
当值军机处之后,他意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就是财富的来源,所以,便开始卖官鬻爵,将每一个价格都明码标价,他府中的客人是络绎不绝。在他府上的客厅桌子上,有一个盒子,有求于他的人,来办事的时候,直接就将金银放在盒子里。每过十天,他就要去清查一遍盒子里的钱财,然后,再将来访者的名字与投入钱财的多少相对应。钱多者官职就大,钱少者官职自然就小,他从来不做亏本买卖。
1901年,李鸿章去世之后,袁世凯成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当时,北洋军扩张的速度非常快,袁世凯当然不甘示弱,他决定收买庆亲王奕劻,通过他来掌握国家权力。只喜欢钱财的奕劻,肯定不喜欢袁世凯,但是,他却喜欢袁世凯的钱。然而,恰好袁世凯又是一个舍得花钱的人,在前任军机大臣荣禄身上砸了不少银子,所以,对待奕劻王,他同样大方。
荣禄病危,袁世凯就命心腹用一张十万银票,敲开了奕劻家的大门,从此,奕劻被袁世凯控制了。1906年,袁世凯在仕途中受挫,慈禧太后决定在东北推行官制改革,派出一满一汉官员,而满族官员就是载振,袁世凯得知之后,觉得翻盘的机会来了,因为,载振是奕劻的儿子。
载振不像他父亲那般爱财,但是,却极爱美色。
当时,天津有一女伶名杨喜翠,身段极好,歌声动人,年轻貌美,所以,身价极高,惹得许多公子少爷们春心荡漾。正值奕劻大寿,袁世凯便命心腹段祺瑞花重金,将杨喜翠请出来唱了一出戏。
果然,载振瞬间被迷得神魂颠倒。
而段祺瑞不仅给奕劻送去了十万两白银为寿礼,还花了十万两将杨喜翠赎出送给了载振。从此以后,整个庆王府,便成为了袁世凯谋权的重要途径。东北官制改革没有任何意外,身居要职的四人,都是袁世凯的心腹,自此,他丢失了的北洋军权又成功的回来了。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任由自己的国家被袁世凯糟蹋。当时的汉族大臣瞿鸿禨就站了出来,之前,袁世凯为了拉拢这位大臣,多次上门拜访,但是,都被拒绝了。就连他儿子成亲办酒席,袁世凯上的800两礼钱都被悉数退回。所以,在东三省的官制改革中,瞿鸿禨将他的阴谋看得是清清楚楚。
瞿鸿禨便站出来坚决反对,还将他和奕劻的所做所为,都在《京报》上一一说明清楚,造成了巨大的轰动。而慈禧太后迫于压力,下令彻查此事,使得许多向奕劻行贿买官的官员,都被查出来了。感到危机的奕劻和袁世凯坐不住了,花重金买通一名御史以瞿鸿禨他们勾结康有为为借口,把他们弹劾了。
甚至,为了说服慈禧,袁世凯还利用了PS技术将两人的照片合在了一起。而慈禧太后对康有为是恨之入骨,所以,立刻便下令将瞿鸿禨等人革职查办。
袁世凯又胜利了,清王朝又向灭亡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而慈禧太后也老了,不再有之前那般雄心壮志来掌握朝政,只有一个人的野心依然十分膨胀,那就是袁世凯。当他一次又一次的把银票放在奕劻的敛财盒子中时,清王朝的空气就会一次次的变得浑浊,但是,袁世凯却觉得让他舒坦惬意无比!
清朝灭亡后,奕劻迁居天津。民国六年(1917年)一月二十九日病死,时年79岁,追谥曰密,子载振袭爵。他虽然贪污了很多钱,但到头来全被儿子们挥霍殆尽。奕劻的儿子们并非擅长理财之人,只是拿老子的钱过活,过着“坐吃山空”的日子,只是靠银行存款利息和变卖遗产过着奢华生活。
溥铨是载振三儿子,奕劻的孙子。他曾这样记载:“我父在津,长期依靠银行存款和利息来维持王府的巨大开支,日伪后期,伪联币贬值,存款一折再折,失去了经济收入来源。抗战胜利后,局势不稳,物价飞涨,王府坐吃山空,经济越来越困难,只得不断变卖珍存的古玩珠宝来维持王府的生活和开支。”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诸王七》、《中国通史·清朝的覆亡》、《窃国大盗袁世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