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56年,太平天国历经6年,席卷全国18个省份,大半个中国都被太平天国的旗帜所覆盖,此时的太平天国,可以说已经达到鼎盛阶段。但再坚固的堡垒,总会从内部瓦解,当年6月,太平天国突然发生内乱,史称“天京事变”。天王洪秀全指使北王韦昌辉带兵夜袭东王府,在东王府里制造了一批大规模的屠杀。东王杨秀清猝不及防,最终被杀。不仅如此,杨秀清的家眷以及东王府的3万多亲信,几乎全部被诛。杨秀清,太平天国名义上的“二把手”,被封为“九千岁”。在太平天国席卷天下的时候,洪秀全是精神领袖,主要负责宗教事务。而真正的军政大权,都在杨秀清身上。关于杨秀清的死,根据《中国近代史》等权威说法,随着杨秀清的权势越来越大,和洪秀全产生了权力纷争,杨秀清甚至逼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最终能引来杀身之祸。所以说,杨秀清的死,归根结底,是一场政治斗争。
关于杨秀清和洪秀全的矛盾,史书上有诸多记载,如《清史稿·洪秀全传》记载:
秀全益深居不出,军事皆决於秀清,文报先白其府,刑赏黜陟皆由之,出诸王上……秀清自以为功莫与京,阴谋自立,胁秀全过其宅,令其下呼万岁。
《清史稿》的意思是说,洪秀全深居不出,杨秀清掌管一切军政事物,日常的奏报和刑罚都由杨秀清做主。但杨秀清认为自己的功劳很大,暗中谋求取代洪秀全,并且令心腹们私下称自己为“万岁”。
同样,在《金陵杂记》和《金陵省难纪略》等史料中,也记载了杨秀清逼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的事情,可见,杨秀清确实触犯了洪秀全的大忌,洪秀全才密令韦昌辉除掉杨秀清。但杨秀清之死,一直存在许多不解之处:
第一,杨秀清掌握着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而且还可以“代天父传言”,也就是说,杨秀清可以以“天父”的名义来发号施令,连洪秀全都不能反对。如果杨秀清想谋反,或者想称“万岁”,何必这么麻烦,直接让“天父”来传旨,甚至让“天父”命自己取代洪秀全,似乎更简单。
第二,韦昌辉屠杀东王府,史书记载“东党殆尽,前后死者近三万人”,也就是说,杨秀清长期掌控军政大权,东王府有3万左右的精兵强将。洪秀全若想在东王府杀杨秀清,成功率极低,风险也很大。洪秀全若想除掉杨秀清,完全可以学习吕雉除掉韩信的办法,将杨秀清请到天王府再下手,岂不容易?为何一定要选在东王府下手?有一种可能,就是有人担心杨秀清和洪秀全碰面,一旦碰面,消除“误会”,就没有了杀杨秀清的机会。更为滑稽的是,韦昌辉杀掉杨秀清后,很快被洪秀全清算,遭到五马分尸。
第三,杨秀清去世没多久,洪秀全即为杨秀清平反,而且还把杨秀清的死期定为“东升节”。可见,在洪秀全的心中,并不憎恨杨秀清,最大的可能是,杨秀清的死,另有隐情,或者说,洪秀全意识到,杨秀清是冤枉的。在洪秀全和英国特使额尔金的接触中,洪秀全曾写过一封亲笔信,名叫《赐英国全权特使额尔金诏》,现在还存放于英国,实际上是一首诗:
爷遣东王来赎病,眼蒙耳聋口无声,受了无尽的辛战,战妖损破颈跌横。爷爷预先降圣旨,师由外出苦难清,期至朝观遭陷害,爷爷圣旨总成行!
这首诗写的非常通俗,洪秀全对英国人很明确的表达了:杨秀清“遭陷害”。因为这首诗是出自洪秀全亲笔,而其他史书在大多是清朝遗老们编撰,所以这封信的可信度更大。
因此,有学者认为,洪秀全杀杨秀清,确实是因为政治斗争,但这场斗争中的种种误会,是被韦昌辉等人故意制造的。韦昌辉出身富豪家庭,颇具才华,一直不服“农民”杨秀清的领导,杨秀清屡次欺辱韦昌辉,还逼韦昌辉杀死自己的亲哥哥,韦昌辉忍辱负重,阳奉阴违,一直在找机会除掉杨秀清。最终阴谋得逞,在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制造“争权”的矛盾,甚至以杨秀清“谋反”为理由,请求洪秀全诛杀杨秀清,最终达成目的。所以说,杨秀清的死,确实冤枉。
单从结果上看,太平天国能在6年的时间,以燎原之势席卷半个中国,杨秀清作为军事上的实际统帅,足以证明杨秀清的能力。在杨秀清惨死后,太平天国每况愈下,最终没有逃过灭亡的命运。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太平天国的失败,有很多原因,但杨秀清之死,是其主因之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