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打仗都喜欢“虚报”兵力,三国时期更是如此。每次战斗前都喜欢说带了几十万大军前来,而这里面有非常多的水分。蜀国只有10万兵力,但曹操方面的50万大军也是有着十足的水分,那么诸葛亮在这么少兵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敢北伐?
蜀汉不北伐只能坐以待毙,北伐才能有生存下去的机会
作为三国中最弱的一个国家,蜀汉的人口数量只有东吴的一半,曹魏的五分之一。在冷兵器时代,打仗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足够的人口为后盾,人口数量充足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兵源补充,才能够有充足的粮草供应。蜀汉的人口劣势,间接导致了蜀汉的人才匮乏,五虎大将相继去世后,蜀汉只有一个魏延能够称得上大将,曹魏和东吴都人才济济,假如诸葛亮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蜀汉丝毫没有翻盘的机会。
蜀汉集团本来有一个美好愿景:恢复汉室,实现天下一统
《隆中对》给出了是实现愿景的方法和步骤,占荆益二州,待天下有变,两路出击进攻中原,实现统一天下的梦想。关羽大意失荆州,蜀汉集团仅剩益州,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失去了出路,使蜀汉集团变成了地方割据政权。还能不能实现美好愿景,每个蜀国人心中都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诸葛亮北伐,是继续给蜀汉集团画饼,告诉大家愿景没有改变,愿景还可以实现。失去了荆州,蜀汉集团地盘小了,出路窄了,困难大了,但是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希望并没有破灭。诸葛亮北伐是用希望来凝聚人心。北伐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只要有一点点可能,有一线希望,就可凝聚人心。
具体来讲,以前跟着刘备干得的人,刘备死了,但他恢复汉室的奋斗目标还在,北伐就是继承他的遗志,就是恢复汉室在行动,这些人会一如既往地为梦想而奋斗。益州当地的士绅,他们有两个想法,一是诸葛亮北伐成功,蜀汉集团在中原建都,他们就可以实现蜀人治蜀的愿望;二是蜀汉投降,曹魏集团不可能到蜀地建都,他们也可以实现蜀人治蜀的愿望。诸葛亮北伐其实就是叫他们走第一条路,不要想着投降。
如果诸葛亮不北伐,就相当于告诉益州士绅,恢复汉室,统一天下是不可能的,那他们就会只想着投降,蜀汉内部矛盾必然激化。蜀汉集团不北伐,偏安一隅,必然丧失斗志,仅拥有一州之地,内部又不团结,面对强大的曹魏集团,灭亡会来的更快些。
诸葛亮北伐的目标是凉州,也就是曹魏防御力量最薄弱的一个州
他以局部优势兵力撬凉州,实际上是以强凌弱,具备逐步蚕食魏国西北部的可能性。也就是说,除了第二次和第五次北伐(第二次是配合东吴打石亭之战,第五次是自感命不久矣,没时间再逐步蚕食)外,诸葛亮其它三次北伐的进攻思路是以汉中为跳板,截断陇右与关中的连接,关门打狗,将凉州据为己有。
然后,蜀汉再以凉州为第二根据地,与汉中形成夹击之势,往东再谋取关中。这个战略正是建立在一口一口逐步蚕食曹魏根基的想法上,并不是盲目的出兵,不知天高地厚的以卵击石,也不是故意打压魏延。(若按魏延走子午谷偷袭关中的打法,蜀汉的主攻方向就在关中平原了,而不是诸葛亮的既定目标凉州)
综上所述,我认为诸葛亮之所以坚持北伐,一方面是当时形势下的博取机会,另一方面则是聚拢人心、转化内部矛盾,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