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春秋,德意志帝国史上曾有“神圣罗马帝国"的荣光。后来在邻国英国、法国大一统王权的建立,国力蒸蒸日上的背景下,德意志内部却陷入了38个邦国各自为政的政治泥淖。
德意志的统一前景在何方?谁又是真正能够引领这个大国崛起的人?
历史会给我们答案。
拿破仑·波拿巴率领他的铁骑席卷了整个欧洲的时候,羸弱不堪的德意志民族还在迷梦中沉睡。1806年10月27日,已席卷欧陆的拿破仑势如破竹地进军勃兰登堡门——这座德意志民族史上的国门,并以胜利者的身份抢走了城门上的“和平女神"。
和平女神不再属于德意志,相反她已经成为法国的胜利女神。这对德国显然是一个奇耻大辱,也注定法德百年难解的宿仇的不死不休,直至1950年欧洲著名外交家舒曼成立煤钢共同体的计划的出台,两国才抛弃前嫌,两国积淀已久的仇怨终于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一盘散沙的德意志民族无法真正应对强权,德意志三次惨败。敌人已经打到家门口了,但无力的德意志只能割地赔款,做缩头乌龟了。普鲁士割让了自己领土的一半,赔偿了1.5亿法郎,才在法国的夹缝中存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天下观在世界各国都有普遍的适用性。德意志音乐家用音符抒发抗争的激情,扼住命运的咽喉;诗人们用诗句探寻民族的未来,他们好不掩盖对祖国的深切忧虑。席勒在德意志前途迷茫的时候发出了“德意志,它在哪里"的悲叹;哲学家们用理念激发至高无上的国家崇拜,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崛起提供思想。
拿破仑带着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来了。他戳破了德意志认为自己还是千百年前叱咤欧洲的查理帝国的幻梦,德意志民族"不崛起,就灭亡"的迫切渴望在德意志人心中定格。
哲学家李斯特带着统一的梦想出现在德意志的史册,他以和平、渐进的方式为德意志勾画了统一的前路。他以政治家和经济家的角色,为德意志民族带来了铁路和关税同盟。铁路和关税同盟促进了德意志统一市场的形成,德意志经济超越了宿敌法国,登上欧洲经济第二的宝座,德意志统一和追求自由的曙光似乎将要照耀在这片大地上。
然而,黑暗再次来临。1848年,德意志各邦国在法兰克福讨论德意志统一的会议失败,和平方式建立德国的梦想注定无法实现。
上天是眷顾德意志民族的,他派使者罗恩把俾斯麦送给了这个渴望统一的民族。
“春风得意遇知音,桃花含笑映祭台"。千里马常有,但知音难觅。1862年,普鲁士陆军部长罗恩慧眼识英才,向威廉一世举荐了在法担任驻外大使的俾斯麦担任普鲁士首相。
但这位桀骜的外交部长与刚上任却在自由派的胁迫下被迫退位的威廉亲王相处的并不愉快。俾斯麦甚至说:“我与亲王不合。"但天生的政治家的敏锐又使他用怀柔的手段来对付唯一一个能决定能否将普鲁士交给他的君主。
两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也十分有趣——在讨论国事时,君臣二人各执己见,争个面红耳赤,恨不得分道扬镳。这时候一个吼:我要辞职!另一个就喊:我要退位!第二天只能彼此让步。这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君臣关系中是难以想象的,唯一能够对照的也只有大唐王朝的那位知人善任的唐太宗大帝和敢于拔龙须的谏臣魏徵了吧。
俾斯麦和威廉一世二位相爱相杀一路走过来,但我们不能否认俾斯麦对君主骨子里的忠诚。从他的墓志铭可见一二。1898年7月30日,德意志帝国永久失去了俾斯麦。这位为德国统一立下赫赫战功的铁血首相,墓碑上却只有一句简短的墓志铭:“皇帝威廉一世的忠诚的德国仆人"。
时人感叹:君与相,最完美的搭配是威廉一世与俾斯麦,没有之一。
俾斯麦,全名奥托·冯·俾斯麦。父亲费迪南出身尚武忠君的容克阶层,母亲则出身于门肯家族,是个自由党。这种身份上差异就暗喻了他们婚姻的悲剧,但却对少年俾斯麦性格的塑造,最后成就其辉煌一生的作用斐然。俾斯麦从他的母亲那里获得了理性、深入而不为情所动的睿智和对权力的不懈追求。从父亲那里或者说是这个家族则继承崇武好斗的武士精神。
俾斯麦放在今天妥妥是令父母忧心忡忡的青春期的叛逆少年和啃老族。当然,这可能与他母亲的冷漠和学校中对容克阶层的俾斯麦的仇视有关。他不遵从父亲的意愿,千方百计的逃避兵役,对母亲要求他继承外祖父的荣光成为一名外交家也嗤之以鼻。
他充满傲气,不肯服从任何人。俾斯麦在长久的漂泊后,开始了一段幸福的婚姻。中国古语有云:安家立业。这位现在平凡并不扎眼的俾斯麦也想普通人一样,开始了他的养家糊口之路,也正式进入了普鲁士的政坛。他在柏林危机中获得威廉四世的器重,先后担任驻英国、俄国、法国的外交大使,还游历了奥地利。这可能摸清德意志统一障碍并设计消除敌人至关重要。
他真正成为德意志政坛上一颗闪闪发亮的星星,还得从俾斯麦登上首相之位的铁血宣言说起。他在议会中的一张绿桌子旁,定下了这位首相执政期间普鲁士奉行的政策,“关于时局的重大问题,并不是考演说和大部分人同意的议案就能决定的,只有用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在后来为议员解说婉转地说统一需要一支忠于国王的军队。显然这不完全正确。在我看来,这位狡猾如狐的首相的外交策略才是统一德意志的关键。
俾斯麦在与议会的斡旋下,各项目标均已实现。陆军部长罗恩磨利了宝剑,普鲁士强大的军队已经建立;毛奇将军这位德国著名的军事战略家亲手实验这把宝剑;而俾斯麦伯爵能否凭借铁血政策的指导,使普鲁士达到了其最高顶点,需要用战争来检验。
普鲁士统一德意志最大的障碍自然是奥地利。他先把小国丹麦作为对奥战争的预演,摸清奥地利军事力量的底细,也给将来普奥战争埋下楔子。以今天的眼光看,这一箭双雕之计用的真妙。
同时他很清醒的认识到欧洲列强绝不会做任德意志的统一,破坏维也纳会议中已经确立的欧洲秩序。但俾斯麦身为德意志的政治家,就是有能力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他先向哈巴狗一样,向英国示好,降低英国关税,来获得英国对战争的中立。当然,更重要的是让他东西两侧的俄、法保持中立。这可是一件难以做到的事,这两个大国只有在分裂的德意志才能实现他们吞并德意志的梦想。
但是,俾斯麦不仅做到了,他还给他西面的邻国法国挖了一个大坑。俄国为了支持俾斯麦帮忙镇压波兰人民起义,宣布严守中立。至于法国,俾斯麦将拿破仑三世的脾气摸得透透的,利用其对领土的野心,暗示胜利后,给法国领土赔偿。这样,可能帮奥地利的最后一个帮手法国也保持中立。现在,只剩磨刀霍霍向奥地利了,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奥地利战败,退出德意志联邦。这时,俾斯麦身为政治家的敏锐,再一次发挥了作用。在与威廉一世的据理力争中,他竟维护了他的敌人奥地利的领土完整,化敌为友。当时不被德意志国人理解的俾斯麦,在普法战争中证明了他的伟大。
接着说,他给法国挖的大坑是什么?
他暗示给予法国领土使法国保持中立,但在战后断然拒绝拿破仑三世要求的南德意志联邦的领土,并通过战争威胁,将南德意志联邦纳入普鲁士的怀抱。法国皇帝这时候也明白他是被俾斯麦耍了,不肯受辱,普法战争顺应形势自然而然的发生。普军打入凡尔赛,德皇威廉一世在法国皇宫加冕,抢回了和平女神,一洗了百年屈辱。
俾斯麦以政治家的狡猾,把拉拢、欺骗、许诺、离间等外交手段都玩得很溜,最终奇迹般实现了德意志民族统一的夙愿。
个人觉得,俾斯麦难道读过《战国策》,否则他统一德国的手段为什么和张仪辅助大秦王国实现统一的手段有异曲同工之妙?
提到俾斯麦的时候,我们总能想到,1890年,75岁的俾斯麦失落地离开他奋斗许久的政治舞台。
很多人说,这时俾斯麦的欧洲政策与新上任的德皇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的矛盾所致。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像冯道一样的三朝大臣毕竟少见。过于强求,只会激化社会矛盾,兔死狗烹,在所难免。两人性格同样强硬,注定这对君臣不能像俾斯麦和威廉一世和平相处,注定双方必定有一方退让,他虽明白这一点,但是让骄傲的他认输是不可能的。
他又使出惯常的手段,向威廉二世这位年轻的皇帝递交了辞呈。显然超出了他的预料,威廉二世不按常理出牌,借坡下驴,大手一挥——准奏。自此,俾斯麦无缘于他热爱的政治了。
虽然有君臣相处不融洽的原因,但真正压垮俾斯麦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福利制度。而福利制度又是怎样压垮俾斯麦的呢?
统一后的德国需要稳定的国内外环境去发展经济,以维护德国在欧洲的国家利益。俾斯麦很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为维护自身的统治和赢得资产阶级的支持,他把镇压工人运动作为主要的施政方针。
巴黎公社后,工人运动的中心已经由法国转移到德国。德国工人运动的如火如荼让这位保守专制的首相感到胆颤。俾斯麦自然要不惜一切代价绞杀他们。他一面颁布《非常法》等极端法令,取缔社会民族党,给其当头一棒;另一方面,打也打过了,骂也骂过了,剩下的就软一些,给颗糖果哄哄呗。于是,疾病保险法、意外灾害法和衰老和残废保险法等各项社会福利措施相继出台。这是政治家为消弭工人运动而表现出的智慧,这一次俾斯麦最后一次动用他的外交谋略。
美国在20世纪也从俾斯麦身上学到并应用了大棒加糖果政策。但显然徒弟的使用策略的方法高于师傅。
美国通过这项政策,获得了对巴拿马运河的管辖权,自此美国可以方便地抵达太平洋沿岸,势力通过美西战争侵入了菲律宾,目光也瞄准了中国。而俾斯麦的福利制度对工人欺骗不能瞒天过海,他只能在国会对《非常法》的激烈反对下,向威廉二世辞职,黯然下台。但不可否认的是,福利制度对近代国家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资本主义因此而更加稳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也有所发展。
铁血宰相俾斯麦的下台,是德国历史的悲剧。俾斯麦保守政策在他之后无以为继,陷入破产。野心勃勃的威廉三世和被德国超越英国所鼓舞的德国民众,开始他们想世界扩张的不归路。两次世界大战,两次陷入民族的分裂,德国在战争的车轮中难以自拔。再次醒来的时候,世界已经不再是他们认识的世界。
俾斯麦,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令人钦佩的同时,也令人战栗发抖。他无愧于“帝国领航人"这个称号,俾斯麦的智慧和意志力远远超越时代。他的功业彪炳千秋——统一德国,完败奥地利,战胜法兰西,瓦解丹麦,实现德意志帝国的霸业。
这个在欧洲有着强大影响力的伟大人物,也深刻影响了亚洲。清代重臣李鸿章自喻是“东方俾斯麦",日本第一任内务卿大久保利通也骄傲的自比为“东洋俾斯麦",可见俾斯麦的人格魅力之强大。
回望历史,俾斯麦的智慧令世人惊叹。他的人生轨迹格外令人着迷。从叛逆少年到位高权重再到晚来孤寂,他走完了各色人生。他不仅属于德国,也属于全世界。
参考文献:鲁特维克《铁血宰相俾斯麦》
《论俾斯麦在统一德国中的外交策略》
《世界近代史》上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