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第二十二回,元春省亲后,正月二十一是薛宝钗十五岁生日,即将笄之年。过了这个生日就可以嫁人了。因“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蠲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因而这个生日举办得还算比较隆重,还搭了家常小巧戏台,贾母命宝钗点戏,她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钗念了其中的一曲《寄生草》: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宝玉听了,“喜的拍膝画圈,称赞不已。”戏演完后,史湘云说破了那个戏子像黛玉,黛玉是多心之人,搞得史湘云、黛玉和宝玉三个都恼了一圈,黛玉和湘云都不搭理宝玉。宝玉自觉无趣,想做好人,无奈能力有限,落了不是,回房参起禅机来了。“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一番感慨后,还自己写了一首偈语。“自己又念了一遍,自觉无挂碍,心中自得,便上床睡了。”
从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的事迹来看,他不是真心去出家的,只是迫于无奈,讨个生活罢了。和佛祖没有什么缘分,最终选择了落草,也算干了一番事业。其实宝玉所谓的“悟禅机”,并不是禅机,而是给自己安心睡觉一个理由,一下子得罪了两个人,平时都是别人哄着他,现在要去哄两个人,怎么着都觉得不爽。
当然最了解他的人确实是林黛玉,所以敢于嘲讽他“还没唱《山门》,你倒《装疯》了。”说他“作的是玩意儿,无甚关系。”这首小曲应该也是宝玉一辈子的写照。少年时掌上明珠,锦衣玉食,纵情玩耍,抄家后也只能抹掉眼泪,看看谁能养活自己,没想到这样的事情也成了奢望。无奈之下,只好剃度出家了。告诉自己放下所有的一切,安心于青灯古佛。其实这个时候的他已经一无所有,放不下的只是过去的美好生活,虽然念念不忘,但也只能逼迫自己尝试着忘记。并借旷达的苏轼安慰自己。能够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穿着草鞋去讨生活,已经很不错,总比被流放或刀口上舔血好。
所以说宝玉所悟的禅机,并不是禅机,而是自己无奈的生活写照,借鲁智深的被迫出家诉说自己的苦衷,用苏轼的被贬安慰自己,当然苏轼被贬期间是创作高峰期。或许,苏轼贬谪而创作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指引和激励作者创作红楼。将自己一生的过往和人生看法倾诉出来。
苏轼的这首《定风波》写得非常好,是豁达人生的写照。一起看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苏轼代表作之一,其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这应该也是红楼作者想要表达的,虽然被抄家了,出家了,但世间曾经留下我的足迹,人生何处不青山。恢弘巨著就此在磨难中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