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廊尽头的诊室内,一位身着白大褂的医生正向患者详细地介绍着治疗方案,语气亲切随和。他就是金山区牙防所医生李茂良,作为一名80后,他已经在这里从医16年,用精湛的医技和暖心的服务,诠释着医者仁心。
专研医术,扎根基层解民忧
谈起如何成为一名牙医,李茂良笑着说这要从他小时候说起。小时候在外婆家长大,他的大舅是一名赤脚医生,那时的乡村没有牙医,村民们许多口腔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在大舅的建议下,做牙医成了李茂良从小的目标和梦想。受到大舅的指点,高考时他成功报考了口腔专业,并于2007年在上海第五人民医院实习。2008年毕业后,他机缘巧合下来到金山,来到了金山区牙防所,开启了牙医之路。
初来乍到,李茂良通过跟随前辈学习,观察他们的操作技巧,逐步掌握技能。他深知业精于勤,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因此他也格外地努力学习。
2016年,李茂良来到徐汇区牙防所进修正畸,同时也在自学种植相关的知识。“我有幸在徐汇区牙防所跟随马晓晴老师学习。非常感激这位老师,他的病例做得精湛且严谨,总能带给我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前瞻性的理念,让我从中受益匪浅”。
2018年李茂良参加了早期矫正论坛,并连续3年参加时代天使A-TECH大会,同时也成为了时代天使认证医师。回顾这些学习历程,他感触颇深,“特别感谢这个‘万物联网’的时代,它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我们能够获取所需的知识和资源。同时,这个时代也给予了每个人追求成功和上进的机会,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努力”。
巧手施治,助患者重现笑颜
如今,李茂良主要致力于正畸、种植和复杂牙拔除的研究与实践。他为我们讲述了两个印象深刻的病例。一位来自台州的8岁小女孩长了一颗埋伏牙,牙齿埋藏在骨头里,并朝着鼻底生长。这个病例非常复杂,难度很高,当地的三甲医院不接收,去九院正畸科治疗需要排队等待一年半的时间。最后,在金山亲戚的介绍下,他们来到区牙防所找到李茂良就诊。
在仔细评估了小女孩的病情后,李茂良决定接下这个挑战。“在一年多的治疗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三次小手术。第一次手术用牙托槽将牙齿暴露出来,以便我们能够把托槽粘在牙齿上开始矫正治疗。第二次手术,我们通过逐步调整托槽的位置,将牙齿慢慢地拉回到正确的位置。最后再做牙龈修整”。虽然每次就诊都需要开车4小时从台州来到金山,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孩子和家人都非常配合和坚强。这也让李茂良更加坚定了要治疗好这位小患者的决心。最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孩子的牙齿得到了成功的矫正。
另一个病例,有一位患者来拔智齿,李茂良发现了她的牙齿需要矫正。但患者表示在8、9年前,她曾在其他医院就诊时被建议需要进行正颌手术才行。李茂良告诉她,如今有了支抗钉技术,可以不动手术。最终,在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下,他采取拔除4颗牙齿和打入4个支抗钉的治疗方案,使患者的上颌骨向内收缩,改善了她的面部轮廓和牙齿排列。接受治疗后,患者睡觉时嘴巴终于能够自然闭合;说话时,嘴唇也能正常包裹住牙齿,极大地提升了这位患者的自信心和生活质量。李茂良感慨道:“科技的发展,也让我们医生多了一对翅膀。”
挑战自我,专研创新显锋芒
除了支抗钉技术,在种植方面,他和区牙防所所长许龙一起利用CGF(浓缩生长因子),即抽取病人血液,提取CGF进行上颌窦微创的内提外提手术,提高了种植手术的成功率和愈合速度,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术后不适和并发症。还利用病人的残根作为盾构,防止唇侧骨板塌陷,并在其上植入植体和骨粉。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患者的自身组织,减少了手术创伤和术后恢复时间,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自然和持久的种植效果……
李茂良的创新做法和努力也得到了认可,并获得了三个专利。此外,他还曾获得上海市第三届临床病例优胜奖、2022年度“鑫工巧匠”等奖项。
未来,他打算继续专注于正畸、种植和复杂牙拔除三个方面,而对于技术上的创新和专研,李茂良还有着很多自己的思考。他说:“我们要把局部和整体联系起来,不能只看患者口中局部的烂牙,更要看到牙齿和整个口腔的关系,把病人的创伤最小化,把效疗最大化。”他不断寻求更为有效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