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奎明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11月6日至7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和相关活动后,就上海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当前经济形势、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城市管理和社区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在调研上海城市管理工作时,习近平强调,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上海要继续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总书记再一次对于上海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精细化治理之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017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特别就强调:“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自此,如何实现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成为上海亟待破解的重大议题。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系统探索上海的精细化治理之道,2018年1月31日,上海正式发布《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本市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13项重点任务和42个实施项目,展现“绣花功夫”。
十八大以来,上海在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方面已经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正在系统总结和梳理上海精细化治理的宝贵经验,《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治理的徐汇实践》一书已经出版,《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治理的金山实践》将于近期出版。另外,今年7-10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承办的“长三角城市治理最佳实践评选”活动,收到了上海四十余个案例的申报,多维度体现了上海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有益探索。
总体而言,人文与科技并重是上海精细化治理的底色。
首先,人本导向。虽然目前学界对于精细化治理的内涵并未形成共识,但是有一点共识已然达成,那就是城市的精细化治理要杜绝统一化、标准化,人本化才是精细化治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点在实践层面已经得到了深刻体现。上海正通过“邻里中心”、“睦邻家园”、“攀亲结对” “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等多种社区治理形式打造熟人社会,建设有温度的城市。
其次,服务导向。服务理念已经根植于上海的精细化之中,诸多治理政策的推出都是紧紧围绕服务本身。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中特别强调,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是社区,而跑完这一公里的元动力就是服务。上海通过“支部建在自治团队上”、“基于网格精细化管理的社会治理创新”、“党建引领业委会与物业建设”等多种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再次,智能化导向。上海正在全面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智能化自然成为上海精细化治理的重要手段,特别体现在在民生服务领域。如依托“指尖上、家门口、一体化”工作体系打造“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文化传承下的科创小镇”建设、“掌上云社区”、“社区通”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等形式,大力提升市民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切身感受,增强城市的发展活力。
最后,科学化导向。上海作为人口将近两千五百万的超大城市,如何在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之下实现精细化治理,这需要精准的科学规划,特别是涉及到环境、土地等重大发展议题。近年来上海通过科学的精细化治理,实现了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如“水域保洁一体化”、“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探索实践”“国家公交都市”建设、“有毒有害气体在线监控”等项目。
未来上海在城市设施、环境、交通、应急(安全)等方面的常态精细化治理水平将全面提升,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之路。
作者:王奎明
编辑:何易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