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新一轮对外开放究竟从何处发力?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如今为何是个好时机?昨天,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放再扩大 共赢新格局”中国国际经贸新格局论坛上,来自学界、业界及政府部门的专家齐聚一堂,就当下热点问题展开探讨,《进口贸易与中国实践》新书也同时发布。
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非常前瞻
上海最新制定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施办法》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共列出159项特别管理措施,涉及13个门类,31个行业大类,于11月1日正式实施。这自然成了“服务贸易开放与全球新合作”圆桌论坛上的话题。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理事长兼总裁王新奎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这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非常有前瞻性。这几年,跨境服务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跨境方式交付的服务贸易几乎渗透所有传统服贸领域,特别是出现了第五种非常重要的跨境流动——数据的跨境流动。
王新奎总结服务贸易商业创新中的五种模式都与数字贸易有关系,包括在线购买数字服务产品、采用数字媒介购买货物和服务、家庭参与贸易应当如何监管、零工经济即采用数字媒介的家庭与企业交易、数据资本化。以在线购买数字服务产品为例,这是个人、家庭与企业的贸易,王新奎举了个形象的例子:有人在美国拿出华为手机,购买索尼的电子游戏程序,但游戏服务器设在韩国,那应该怎么征税?怎么缴税?怎么进行管理?
王新奎认为,目前对于数据流动渠道、交易模式、定价方式、竞争机制等,甚至对于数据本身有什么功能的理论和政策含义研究都还处于起步阶段。跨境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各国政府监管模式不适应、全球贸易呈现碎片化趋势,这些已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他认为,这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在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的应有之意。
金融开放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今年7月出台的“上海扩大开放100条”,进一步大幅放宽金融业外资准入条件。在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看来,中国金融行业对外扩大开放的时机已经成熟。
国内金融体系需要有一些基础条件支撑,中国最核心的金融安全仍是资本的正常流动。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加强金融业开放可以促进竞争,提升国内机构的能力和效率。钱军表示:“中国金融体系不管从金融产品还是服务来说,都有待提高,允许更多外资进来,能够提供更多融资机会,这样的开放可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钱军从细分行业给出解释。从银行业来看,中国银行业三级梯队很明显,扩大金融开放,大中银行的地位仍然很稳定;从券商行业来说,中国券商业态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表现在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不够,相比之下,美国、新加坡、英国的券商行业非常集中,有很大的投行,也有特色的券商,而中国券商的优势在于对国内业务比较熟悉,如果引入外资券商,他们最重要的优势会表现在中国企业的对外业务上;在保险业,外资保险机构在中国已做了很多业务,扩大开放的最重要好处,就是可以让中国保险机构汲取国外的经验,比如现在中国人口面临老龄化趋势,很多相关产品是急需的,引入国外保险公司可以提供更多经验。
钱军同时认为,在贸易服务领域,中国要往价值链的高端进发,电商、数字贸易是可以进一步拓宽的领域,“金融要服务好这些行业,起到自己应有的作用。”
作者:徐晶卉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钮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