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周边,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英文缩略语CIIE为主题的绿植景观格外引人注目。本报记者 赵立荣 摄
敢与时间赛跑,一系列专业服务为来沪展商展品“保驾护航”
漂洋过海,世界各国展品本月集中到港
瓦努阿图,南太平洋岛国,距离上海约1.2万公里。
9月下旬,来自瓦努阿图的展品运抵奥克兰,与新西兰、萨摩亚、斐济、库克群岛、纽埃等国的展品集结,共同组成第一批6只货柜,从奥克兰港装船起航,驶向同一个目的地——上海。
与此同时,来自非洲、美洲、欧洲的各国展品也在9月底相继起运,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倒计时30天之际,大量展品正漂洋过海、跨越万里飞驰而来。
同目标,跨越万里相见
参展此次进口博览会吨位最大的展品“金牛座龙门铣”,是中远海运为本届展会首批承运的“客人”之一。9月8日,这件展品被分拆打包成29个集装箱,在德国汉堡港搭乘“中远海运西班牙”号出运。这艘船沿着东亚-西北欧航线这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干线航行,预计于10月9日凌晨抵达上海。
随着进口博览会开幕临近,大量展品开启了美妙的旅程。
当地时间9月18日,丹麦首批参加进口博览会的展品在洪讷斯泰兹起运。这批展品来自米勒食品公司,其婴幼儿配方奶粉等产品被分装在四个超高集装箱内;
当地时间9月22日,新西兰奥克兰港码头一片繁忙,装载着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的优质红酒、巧克力、茶叶、食品饮料及护肤品等展品的6只货柜顺利装船出运。这些展品来自南太平洋多个岛国,其中一只白色集装箱为冷藏箱,展品来自瓦努阿图;
当地时间9月22日,埃及首批参加进口博览会的展品从苏伊士运河塞得港起运前往上海,航程25天。这些展品包括埃及国家展馆的手工艺品、艺术品、棉纺织品以及部分参展企业的医疗设备、工业制品和服装等;
当地时间9月27日,世界贸易组织参加进口博览会的展会物资在比利时安特卫普顺利装上“中远海运室女座”轮,向上海飞驶而来……
根据中远海运的数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公司已装载德国、土耳其、巴巴多斯、南非、丹麦、意大利、埃及、菲律宾、新西兰、澳大利亚、萨摩亚、斐济、库克群岛、瓦努阿图、纽埃等国的参展品起运。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第一批展品从新西兰奥克兰港起运,中远海运集运新西兰公司董事总经理康晓彧稍稍松了一口气。在南太平洋诸岛国展品“拼单”式运输过程中,中远海运经历了一场不小的考验:南太平洋各岛国地理位置相对分散,情况各有不同;除斐济之外,中远海运在其他地区尚未开通集装箱运输服务;各岛国与新西兰时区不同;参展货品的运输在很多方面与正常的外贸货物运输不同,等等。
“空运转海运,这是突破历史的第一次。”康晓彧说,由于部分地区无法海运,公司跨出自身业务范围,顺利实现空运转海运多段运输环节的有序衔接,为客户提供高效、安全的全程供应链端到端服务。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美洲加勒比国家巴巴多斯对进口博览会充满期待,参与热情高涨,盼望这一盛会能成为连接与中国贸易的纽带。然而,加勒比国家到中国路途远、航程长,展商9月初备齐了展品,但通过海运到中国时间非常紧张,怎么办?中国拿出了“空运+海运”组合方案——9月12日上午,展品从加勒比国家空运到巴拿马城托库门机场,9月14日凌晨,展品顺利装船出运,从展品运抵巴拿马机场到码头装船,只用了不到48小时。
世界贸易组织参加进口博览会的物资顺利起航的背后,也有一段不得不说的故事。该组织的参展物资完货时间晚,难以与多条西北欧航线班期匹配,中远海运决定将参展物资从瑞士日内瓦直接拖运到比利时安特卫普港装船。9月21日中午,这批物资在世界贸易组织日内瓦总部完成装箱,历经1300多公里抵达安特卫普港,此时离开船仅剩下3.5小时。“这次我们为世界贸易组织参展物品制定的运输方案,按小时计算,各节点环环相扣,任何环节不能有闪失和延误。”项目负责人这样说。
以小时计,敢与时间赛跑,在繁重的任务面前,“上海服务”品牌在全球亮出了名片。
重服务,全程呵护展品
如果说“空运+海运”的方案解决了时间紧、路程长的难题,那么,展品量少件小、需要多地散件拼箱的困难则考验着专业服务能力。
康晓彧介绍,为了保证南太平洋各岛国展品与船期的顺利衔接,以及在新西兰当地完成清关、检验检疫、仓储运输等一系列工作,公司联合当地延伸业务供应商艾朗物流成立专门项目团队,将各个出货小单与各国大小不一、品种不同的各箱展品逐一比对和登记,完成清关文件制作任务,成功将各个岛国的展品组织到位后重新拼箱装货。
巴巴多斯的展品在空运到巴拿马机场后,工作人员在装船前发现,这批展品中有食品和酒,考虑到展品体积小且易晃动,为避免运输中展品受损,中远海运与物流供应商临时找了更加专业的仓库进行装箱,中美洲公司中方管理层也亲赴现场监督绑扎,确保货物稳固。
除了看得见的服务,看不见的服务也在后台默默提供支持。据悉,中远海运前期已开通了进口博览会专业进口订舱平台,实现展商通过参展编号快速登录、一键订舱、便捷查询、全程跟踪、关键物流动态主动推送等服务功能,为展商提供一个开放、透明的运输服务流程。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透露,目前企业商业展已有1500余家展商的展品进入中国境内,约有1000余家展商的展品已经或者正在从境外发运,预计10月中旬将有大量展品集中到达上海港。
>>>相关阅读
安全保障加码,制度创新加速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黄小路接受本报专访表示,服务保障进口博览会的一些优秀案例、经验做法将落纸成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标准”
就在几天前,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召开通报会,三季度已完成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重点区域2000多台在用特种设备的保证性检验,这只是其服务保障进口博览会工作的一部分。市质监局局长黄小路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全市质监部门的工作涵盖进口博览会展前、展中、展后各个阶段,不仅安全保障在加码,制度创新也在加速,一些优秀案例、经验做法将落纸成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标准”。
上海虹桥世界中心内的进口商品展示厅,将成为进博会“6天+365天”展示交易平台的一部分。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问题设备”进口博览会期间停用
记者:市质监局在进口博览会服务保障中承担了哪些工作?
黄小路:市质监局在进口博览会筹备保障的工作主要抓几个重点。在安全板块,我们要保障场内场外的电梯、锅炉、起重器械等特种设备在展会期间安全运行;在场馆改建过程中,我们承担产品质量保障任务,制定限量标准,做好展会前的“把关人”;在“展品变商品”过程中,我们要做好3C强制认证工作,目前已协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梳理并建立展销产品的货物类别清单,组建了专家队伍。
记者:保障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核心区域的特种设备安全,市质监局下一步工作计划是什么?
黄小路:9月底前是备战阶段,截至9月20日,市质监局已完成进口博览会核心区域2321台/套在用特种设备的保障性检验和监督检验工作,全市共出动6000多人次检查特种设备,其中核心区域出动3000多人次。
从10月开始,我们已进入临战阶段。各个区将开展现场监督检查回头看,确保安全隐患整改到位,对于一时无法整改的设备,进口博览会期间将停用。市质监局将开展督促检查,确认特种设备完好、管理完善。对于一批新增加的重点宾馆,将确保在10月20日前完成保障检验。
从11月1日到12日,我们将转入实战阶段,派专人24小时值班值守,加强安全巡查,做好应急响应。
对“展品变商品”做特殊检测处理
记者:大量展品正漂洋过海而来,如果“展品变商品”,会涉及3C强制认证,我们有哪些准备和制度创新?
黄小路:我们已经会同进口博览局对相关问题做了梳理,“展品变商品”主要会涉及汽车、家电、玩具、灯具等品类。我们针对不同产品开展分类指导服务,对于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进口汽车产品,办理汽车产品单车认证手续;对于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进口相关产品,办理特殊检测处理程序。
目前,我们已制定“小批量产品特殊检测处理程序”,对于临时性提出销售意向的未获证产品,建立快速响应保障机制,形成认证绿色通道,检测机构也将提供简化安全评估方案和检测方法,进一步压缩时间。
形成有上海特色的一系列服务标准
记者:上述新模式、新做法,未来是否会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黄小路:围绕进口博览会,我们已制定多个地方标准。比如,在绿色布展标准方面,我们制定了上海市地方标准《绿色展览会运营导则》,不日即将发布。这一标准对照国际先进经验,此次将全面用于进口博览会的服务保障,做到边使用边修正。在验证效果的基础上,这套“上海标准”未来将适用于所有大型专业展览会,助力会展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与团市委共同制定了《志愿者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管理规范》的标准草案,预计将在进口博览会之后发布。这份地方标准将立足世博会、进口博览会的先进志愿者服务经验,通过标准的形式把成功做法固化下来。我们还将发布《监护型救护车配置规范》《食品和使用农产品信息追溯》等一批地方标准。
此外,为了提高长三角地区会议服务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已制定全国第一个有英文版的地方标准。我们希望抓住筹办、服务保障进口博览会的契机,形成一系列具有上海特色的服务标准,为全力打响“上海服务”品牌夯实基础。
作者:本报记者 徐晶卉
编辑:叶松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