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我国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其中出口97.5亿美元,进口108.9亿美元。到201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36855.57亿美元,其中出口20976.31亿美元,进口15879.26亿美元。
回顾这40年的进出口发展历程,政府积极推动和基于 “试点-推广”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制度和政策扮演了重要作用。比如,最早的4个经济特区率先对海外市场开放;接着,14个沿海开放城市掀起第二波改革开放浪潮;此后,从浦东开发开放到后来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我们的发展策略并不是高喊口号,而是建设一系列外向型经济发展相关的制度和政策保障体系。
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办。相对于1957年在广州创办且已成功举办61年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广交会)而言,进口博览会还是个新生儿,但她注定会成为改革开放40年之际,中国主动向世界扩大开放的一声春雷。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和国际贸易格局正在发生迅猛转变,作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之一的中国,理应勇立潮头,带头宣示并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并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开放市场,推动世界经济下一个40年的健康、有序和持续发展。
过去40年,我们以外向型为主和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实现了当初既定的目标。如今,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走出短缺时代,人民生活正向全面小康迈进。与此同时,单向度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效果已出现报酬递减,因此,以出口与进口并重,以进口推动高质量出口,让进口和出口良性互动,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社会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在新时代的选择。
61年前以出口为导向的广交会在广州启程,而此次以进口为导向的进口博览会则在上海举办。这一南一北,鲜明的区域递进发展战略一目了然,它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变化,过去我们更多以出口为导向,今后我们将更重视出口与进口的平衡发展;过去我们的东南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今后东中西互济、陆海空互通,由上海到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再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经济将步入更加平衡、更加协调、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必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示范、学习和推动效应。首先,它会成为各国诸多领域的新产品、新技术与新模式的展示和示范平台,让中国消费者、设计者、制造者、研究者等,不用走出国门,就能体验到世界各国不同的生产、消费、运输、设计和服务新模式。其次,这些新的生产、消费、运输、设计和服务新模式必将和中国国内的生产、消费和服务产生互动、竞争,并通过消费-生产-研发-物流等环节影响到中国制造每一个环节,推动中国制造的技术升级与更新换代。更加重要的是,随着中国进口关税率的逐步下降、负面清单的进一步减少,越来越多的各国商品、技术和服务将很快与中国广大消费者或厂商 “见面”,并与中国企业、厂商,以及消费和生产模式展开竞争。可以想象,这正是日益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所期望看到的未来。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副院长,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 “一带一路”专委会主任)
作者:赵红军
编辑:邵大卫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