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举世瞩目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还有30天。短时间里,上海为办好此次盛会,在建设场馆、改善市容、清理河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座城市如何在服务进口博览会的同时,不断提升城市能级?从这段时间以来交通网络服务的升级和完善来看,上海可以大有作为。
上海本轮轨道交通网络完善、升级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扩容量。去年12月底,轨道交通17号线提前开通运营。为服务进口博览会,17号线专门设置了可步行直达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诸光路站,距离虹桥火车站及虹桥机场也是咫尺之遥。二是增运能,为了确保平稳迎接未来可能出现的大客流,上海对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加配车辆,增加运能。与此同时,对轨道交通2号线徐泾东站4、5、6号出口进行升级改造,使之方便对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三是提智能。17号线是国内首条采用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信号系统、自动化程度国内最高、车厢内全面采用变频空调及LED照明的地铁线路。同时,上海地铁从今年1月20日起全线各站点均支持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过闸,17号线每座车站所有闸机都支持扫码过闸,部分站点还设置了语音识别购票系统。
此轮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改造升级意义重大。第一,显著提升服务进口博览会相关运能,有效分流2号线、10号线的客运压力。第二,显著推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不仅是为了服务进口博览会,上海地铁未来还将对接苏州地铁,全面服务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第三,一年来的轨道交通网络智能化改造完全符合上海正在全面推进的智慧城市建设及“人工智能22条”等发展战略,切实提高了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智能化水平。
经过近30年持续大力的投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达673公里,为世界第一;年客运量达33.36亿人次,为中国第二、世界第三。不论是总体规模还是发展水平,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已属国内一流、世界领先。
上海正在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要引领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应对标世界最高水平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笔者认为,对标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级大都市,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未来应在继续扩容、增能、提智的同时,着力探索以下优化举措:一是促进既有地铁网络中多线路多站点与轻轨、火车、高铁等交通方式的整合,通过一站换乘,提升地铁网络的客运服务效能,丰富居民出行选择;二是加快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与周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对接,继续推进长三角轨道交通网络一体化,扩大服务半径;三是采取措施,从细节处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网络国际化程度,方便不通中文的外籍人士乘坐。比如,东京每条地铁线路都配有英文字母线路代号,每座站点都配有阿拉伯数字站名代号,这一细节看似无足轻重,却给不通日语的外籍人士乘坐轨道交通提供了很大便利。
见微可以知著。不仅是轨道交通,近年来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已初步形成整体规模较大、设施水准较高、服务能力较强、智能化程度较高四大优势,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未来仍需要通过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以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包括高度的人性化、融合化、绿色化。所谓人性化,体现在包括街区布局在内的所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规划,无不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即以便利市民、游客为最高标准;所谓融合化,则体现在不同种类、不同板块的基础设施之间实现无缝对接,即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人流、物流的效率;绿色化则体现在所有基础设施建设都讲求绿色环保,乃至天人合一,最大限度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只是起点,不是终点。上海必将在全面对标借鉴世界级城市既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自身,提升城市能级。(作者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社会研究所所长、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作者:殷骏
编辑:叶松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