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进口博览会的参展展品变成商品,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如何跟进?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内72家餐饮企业,如何以最严格标准加强管理,切实保障展会期间的食品安全?离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已不到80天,上海正举全市之力完善城市服务保障各项工作。
记者日前获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向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下发《关于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保障工作的通知》,围绕参展商品展中销售及进口博览会配套保障工作制定各项预案。
场内:为消费全流程制定保障预案
进口博览会大量展品都从世界各地漂洋过海而来,不少展品极有可能就此 “落地”,以商品形式售卖出去。展品变商品,意味着后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需要早做预案,及时跟进。
为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参展企业在展中销售时需向消费者出具消费凭证:参展企业在国内有法定机构并承诺承担售后责任的,由国内法定机构出具销售凭证给消费者;参展企业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销售的,由中介机构作为销售主体,开具发票并承担售后责任;参展企业不采用前两种方式进行销售的,由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协助向消费者提供销售凭证。
市工商局将负责消费者投诉服务中心驻场设点工作,开通双语服务岗,提供现场服务,第一时间处理消费争议。在进口博览会期间,消费者可以通过商品现场溯源追究责任。进口博览会后,消费者可以根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展销会的举办者要求赔偿。
值得注意的是,进口博览会现场将有不少特殊食品进行销售。在保障特殊食品的安全上,上海有丰富的经验,在2010世博会期间,上海曾出台进口保健食品、化妆品行政许可等办法。借鉴成功经验,市食药监局将对进口博览会展区内销售的进口保健食品和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行使注册审批权并免于境外现场核查。根据参展企业申请,市食药监局将组织专家进行审评审批,审核通过后发放仅限于展会期间及展区内使用的临时许可批件。
记者获悉,市质监局将负责协调进口博览局梳理并建立展销产品的货物类别清单,并区分出仅用于展示或用于销售的用途。市质监局将对涉及中国强制认证(CCC认证)监管的产品进行初步筛查和判别。展销货物进口后,市质监局将进行现场确认,并根据监管对象的产品范围和数量制定有关监管工作方案,实施进场监管。
场外:周边环境市场监管一刻不放松
除了为进口博览会参展商品把好关,围绕周边环境的市场监管也一刻不放松。市工商部门透露,进口博览会期间消费维权渠道全线畅通,工商部门将提高消费咨询、投诉和举报的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督促企业落实消费维权主体责任,落实进口博览会相关投诉快速处理机制,严厉打击进口博览会期间涉及欺客宰客、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行为。
据悉,市工商局目前正展开违法违规经营综合治理,集中查处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对经营活动中存在混淆、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商业诋毁和互联网不正当竞争、商业贿赂、不正当有奖销售等违法行为开展重点整治,依法查处冒用进口博览会名义开展商业活动的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
在餐饮保障方面,市食药监局已制定进口博览会食品安全保障方案,对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场馆内的72家餐饮单位开展食品安全评估。就在7月底,市食药监局执法人员已对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内的餐饮单位开展突击检查,及时提出问题,督促整改到位。相关负责人表示,进驻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70多家餐饮单位将全部以最严格标准进行管理,必须达到上海“放心餐厅”建设标准,具体包括实施“明厨亮灶”、接受远程监管、实现食品可追溯、全面禁烟等。
市质监局将主要负责做好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加强进口博览会期间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认真防范安全风险、整改安全隐患,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督促进口博览会场馆等重点单位制定特种设备安全保障方案,落实保障措施和值守人员,协调开展特种设备保障性检验,对重点地区和单位组织现场监督检查,确保进口博览会期间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作者:本报记者 徐晶卉
编辑:周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