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第31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已正式开幕,又一批新人新作亮相申城舞台。文汇君今天独家推出系列人物短片之二。「星短片」,聚焦音乐新人,捕捉未来之星那还未辉煌却已耀眼的光芒。
【星档案】
2004年中国手风琴专业比赛第一名、2005年俄罗斯远东国际比赛成人组第一名(中国选手首次夺冠),2006年上海之春国际手风琴比赛成人组第二名及最优秀中国选手姜。近几年,更多精力投入到了教学之中,先后有12名学生在国内外赛事中获奖。
【正文】
“左手120个键钮,右手106个,所以我总鼓励学生说,学巴扬手风琴的孩子可能比学钢琴的更聪明。”巧笑嫣然的张妍, 6岁开始拉手风琴(右手为传统的键盘),上世纪末改学巴扬手风琴,是我国最早一批专业练习巴扬的女生。如今身为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教师的她,已是当代最有实力的青年手风琴演奏家之一。
今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期间推出的《指尖上的风情(之二)》专场音乐会上,张妍将和她的学生许丞、郭盛、王雨桐(分别为俄罗斯、澳大利亚、瑞士等国际比赛获奖者)联袂登台展示学院派实力。
一张“混搭”的节目单
看身材纤细的她拉起琴来优雅自如,记者试着提了提张妍的手风琴,却发现单手无论如何也提不起来。“这大家伙有三十斤呢”,张妍笑着说:“拉手风琴运动量可不小,而且女生多数左臂比右臂粗一圈,行话说‘(手风琴)灵魂在风箱’——掌控全靠左臂啊。”
这些天,除了给学生们上课,张妍的时间都用在了音乐会排练中。细看今年这专场的节目单上,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套车》或《马刀舞曲》外,新曲目成为巴扬手风琴多样表现力的重要佐证:皮亚佐拉的南美风情已渐渐为人们接受喜爱,经典曲目的爵士乐合奏改编富有“当代意味”,维瓦尔弟的协奏曲则从演奏的技巧和风格都要求回归手风琴源自欧洲的“古典气质”。这样一张“混搭”的节目单的背后,谁能看出编排着苦心的思索和高远的追求。
因为张妍很清楚地看到,老一代听众对手风琴的热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积淀,而中国目前的手风琴专业发展则完全是与西方同步的,“中间跨度非常大,但两头都很重要。”
手风琴在国人眼中,是从苏联“老大哥”那里流传过来的乐器、是和一大批“保卫祖国”革命战争歌曲的经典配置,似乎只要琴声响起,热血流淌的青春情怀或是某个时代的特殊烙印便不可避免的浮现在眼前。而在这种传统的观念中,手风琴好像更多的是用于伴奏的。
“其实并不是这样”,张妍说,近三十年来手风琴的技术不断变革发展,已是一件非常完美的多声性的乐器——丰富的音响、多变的音色加上各种生动的演奏技巧,可以演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也可以很好的表现各种情绪、意境、色彩。作曲家像皮亚左拉、加里亚诺为手风琴写下了大量精彩作品,而优秀的演奏家以手风琴驾驭巴赫和莫扎特也早非难事。
我们这一代,必须再出发
“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的担子特别重”,张妍说:“老一辈打下那么深厚的群众基础,非常宝贵,到了我们这儿,专业上去了,走向国际了。但我总觉得还有一个使命要求我们再出发——要让新手风琴再一次被大众关注、了解、热爱。”
确实,近些年来中国专业手风琴教育水平和演奏水平都在飞速提高,中国选手也频频在国际大赛中获奖,仅上音在国际重大比赛中获奖就有二十余项。但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手风琴家喻户晓的普及盛况难以再现,特别是乐器上的改变——从传统式的键盘手风琴改为到今天的巴扬手风琴,使得手风琴渐渐成了“小众”的专业乐器,也是不争的事实。
另一个更为迫切的问题是,巴扬手风琴鲜有符合其自身特点的中国音乐作品,而张妍们很清楚地看到:任何一种乐器没有本民族风格与内涵的作品,是很难发展与成熟起来的。有人说,中国手风琴今天最缺乏的不是世界级的演奏家,而是世界级的中国作品。“作品的创作仍是瓶颈,但我们都在努力。” 要使中国手风琴作品丰富起来,一方面要呼吁作曲家创作好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从事手风琴专业的演奏者们应该多和作曲家门沟通交流,让他们了解“艺术化手风琴”的性能特点,从而可以创作出更好听、更优秀的作品。目前,上海音乐学院就有几位作曲家试图对手风琴进行着各种形式的创作,“我特别盼望,中国手风琴作品能丰富起来,并早日登上世界的舞台。”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