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课题发布《中老年人用网情况及网络素养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组织线上研讨。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湘潭大学、中国社科院等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持续帮助中老年人提升数字技能与数字素养,充分发挥互联网和短视频的积极作用”展开讨论。
《报告》发现中老年人整体用网情况良好,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同时指出合理使用互联网和短视频有助于丰富中老年人日常生活,增进中老年人社区融合与社会参与,提升中老年人福祉。
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靳永爱肯定了《报告》观点,并做进一步阐释:“退休对于中老年人来讲往往意味着与原来的圈子脱节,需要找到新的方式与社会重新连接。目前,使用互联网和短视频已成为中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新形式,这不仅表现在被动地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还有一些老年人主动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分享经验、拓展兴趣爱好,对中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有着积极意义。”
对于当下讨论较多的“互联网对线下活动是否存在‘替代效应’”,靳永爱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互联网与线下活动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首先,互联网可视为服务线下活动的工具,很多线下活动的组织和联络都需要依托互联网来完成;其次,互联网本身具有社交功能,线上的社交关系,尤其是家人朋友、邻里社区之间的关系,可以进一步转化到线下;再次,短视频平台提供很多适合中老年人学习的资源,如生活小技巧、养花种草、体育健身等内容,学习知识本身便是中老年人的一种社会参与形式,同时还能形成“线上学习-线下实践”的良性循环,促进中老年人的线下参与。
与此同时,靳永爱建议进一步发挥短视频、直播清晰易懂、易传播、受众广等优势,拓展老年教育功能,服务中老年人数字技能培训和数字素养教育,帮助提升互联网在中老年群体的普及率,让互联网更好地服务和丰富中老年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