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课题组发布《中老年人用网情况及网络素养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基于中老年网民调查,分析中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和短视频的情况及特征,探讨使用互联网和短视频对中老年人多维福祉的影响。
《报告》显示,中老年人整体用网情况良好,大多偏好“每日少量多次”的用网模式。受访中老年人中,40.7% 每天上网时间小于2小时,28.4% 每天上网2-3小时,17.1%每天上网3-5小时,仅有13.8% 每天上网超过5小时。中老年人使用抖音的时间更为克制,近四分之三的受访者(73.1%)每天使用抖音不超过2小时。同时,中老年人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63.2%的受访中老年人认为需要约束自己的上网时间,更有17.8%表示“非常需要”,而持反对意见的中老年人中,绝大多数认为自己对于使用互联网已经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无需依靠外界约束。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张文娟在参与报告研讨时表示,要在充分尊重中老年人用网自由的前提下,通过“柔性干预”的方式,帮助中老年人形成健康的用网习惯。除了依靠技术手段对中老年人进行时间提醒,还应进一步鼓励和发挥代际“网络文化反哺”,树立子女是中老年人用网便利和用网风险监督“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此外,还需加强互联网平台与中老年人子女的协作,例如为抖音中老年人用户开通“亲情账号”,子女可以通过账号了解父母的使用情况,给予父母必要的帮助和提醒。”
张文娟还特别指出,要区别不同老年群体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用网提醒。“年龄层不同、城乡差异、文化程度差异,都会导致中老年群体形成不同的用网需求和用网习惯,对时间提醒、安全提醒等用网干预形式的接受度和适用度也有所差别,需要互联网平台进一步细分提醒方式,以提升实际效果。”
此外,《报告》指出,合理使用互联网和短视频有助于丰富中老年人日常生活,增进中老年人社区融合与社会参与,提升中老年人福祉。对此,张文娟表示认同,“从整体的情况来看,我们应该充分肯定抖音等互联网平台在帮助老年人跨过年龄障碍、丰富老年人生活体验、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等层面起到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