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10月9日新媒体报道, 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委员会10月7日上午宣布,威廉·凯林、格雷格·塞门扎和彼得·拉特克利夫因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并适应人体氧气水平的变化,被共同授予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德新社10月7日分别刊登了三位诺奖获得者的个人小传,现摘编如下:
凯林:曾经是懒惰的学生
诺贝尔奖得主威廉·凯林的研究生涯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
这位出生于纽约的研究人员在2016年的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回忆说:“我是在太空竞赛时期长大的,所以在我的整个童年,科学和工程都得到赞美和支持。我们家里有培养好奇心和创造力的玩具,包括一台显微镜和一些化学实验玩具。”
但在上学期间,他承认自己却很懒惰。上高中时,他参加了为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开设的暑期课程,这让他大开眼界。
凯林开始发奋进取,他的职业方向也逐渐明朗。他曾做过临床医生,后来成了研究人员。
他在癌症研究领域的工作以及有关细胞对环境中氧气水平的变化所作反应的发现,使他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可能是这位61岁的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奖项,但绝对不是他的第一个奖项。
凯林已经获得了20多项大奖,包括他与彼得·拉特克利夫和格雷格·塞门扎共同获得的2016年拉斯克奖——这两人也与他共同获得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塞门扎:一切始于高中生物课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格雷格·塞门扎对科学的痴迷始于高中生物课。
在美国学术期刊《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编写的一篇简介文章中,塞门扎表示,他的老师罗斯·纳尔逊“传播了生物学的奇妙之处和初步了解这门学科的兴奋之情”。
塞门扎1956年出生于纽约,父母分别是心理治疗师和小学老师,他是5名子女中的长子。高中毕业后,塞门扎进入著名的哈佛大学学习遗传学。从哈佛毕业后,塞门扎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隐性遗传病β地中海贫血症。
他最终于1990年来到马里兰州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并在此遇到了他的妻子劳拉。两人育有三个孩子。
塞门扎发表了400多篇署名学术文章,获奖无数。
2016年,在与威廉·凯林和彼得·拉特克利夫共同获得拉斯克奖之后,塞门扎在获奖感言中说:“我对宇宙中我们这个小小的星球40亿年来的进化结果感到惊奇,并对我们通过基础科学发现及其转化为临床应用而改善我们周围人的生活充满期盼。”
拉特克利夫:头衔众多的医学权威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之一彼得·拉特克利夫是世界上研究人体细胞如何使用氧气的主要专家之一,也是研究治疗癌症、中风和其他疾病的新疗法领域的先驱。
拉特克利夫是牛津大学临床医学教授,现任纳菲尔德医学部标靶研究所所长、马格达伦学院研究员以及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的主要成员。
现年65岁的拉特克利夫20多年来一直领导着牛津大学的缺氧症实验室。
拉特克利夫在有关他的研究团队的简介中写道:“我的实验室致力于了解细胞感知缺氧和释放缺氧信号的机制。”
他说:“对大多数生物体来说,氧气至关重要,维持氧平衡是所有大型动物面临的主要生理挑战。缺氧是导致包括癌症、心脏病、中风、血管疾病和贫血症在内的许多人类疾病的重要原因。”
拉特克利夫在牛津大学的团队正在研究缺氧和“相关的代谢压力在导致侵袭性癌症表型方面的作用”。
1990年,他获得了研究细胞缺氧反应的高级研究员职位。2003年至2016年,拉特克利夫担任牛津大学纳菲尔德医学部主任。2014年,他因临床医学方面的工作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封为骑士。
来源:新华社
编辑:李添奇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