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马拉松大幕拉开还不到两周,关于赛事与城市交通的舆论论战就再度打响。
昨天上午8时,富力海口马拉松鸣枪开跑,逾7000人参赛。这是该赛事的首度亮相,主办方期盼着将其打造为具有海南特色的国内标杆赛事,因此煞费苦心地将赛道定在了能让选手尽情沐浴阳光的滨海路段。
然而,这番苦心换回的却是当地市民“扰民添堵”的强烈质疑。比赛期间,海口市滨海大道、世纪大桥、人民大道、海甸五西路等城市主干道实施交通管制。尽管中午起部分路段开始陆续放行,但由于管制路段皆为主干道,仍然造成了大面积的交通拥堵,部分路段的阻塞时间超过一小时,引发了当地市民的强烈不满。
对此,海口马拉松组委会发布声明表示,赛事确实造成城市拥堵,今后将吸取其它城市经验,优化赛道线路和道路交通管理,并加大赛事宣传、告知力度。尽管组委会言辞诚恳,但争论却并未就此平息。
海口马拉松赛道大多集中于开阔的主干道。
比赛当日,《海南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评论《今日海口,一场马拉松瘫痪一座城 》,将矛头直指该赛事赞助商富力集团,“一个企业有钱,就可以买下一个城市的交通吗?为什么不减少封路的车道?为什么不合理安排赛事时间、避开市民出行高峰期?”
不过,对于《海南日报》的批评,不少人却并不买账。一直钟情于跑马的地产大亨潘石屹就在微博上表示,“马拉松比赛是全城市、全社会的事,那个城市举办马拉松不封路?企业只是赞助商。海南日报太狭隘了。”
与此同时,新华社也撰文称,马拉松造成的短时间交通拥堵是举办城市应付的成本,群众体育尚需更多群众支持。
潘石屹的言论一出,即在社交网络上引发大规模讨论。
马拉松赛事对于城市形象、文化,乃至经济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其动辄上万人的参赛规模以及长达42公里的参赛线路又确实会对交通产生不小的影响,举办马拉松是否真的值得?
事实上,类似的讨论早已有之,而上海、厦门等地马拉松赛事的成功举办也已证明了,拥堵并非马拉松运动的原罪,能够通过细致的赛前规划得以解决。
而海口马拉松此番引发如此大的争议,《新京报》认为原因有三:第一,市民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商业行为,不应该让普通百姓为交通不便买单;第二,不少人质疑,这样的活动是否该在市中心举办,郊县会否是更好选择;第三,仍有市民觉得相关部门的信息通告不到位,即便赛事组委会早在赛前一周就通过海南各大媒体刊登交通管制信息。
对此,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研究所所长夏锋的态度是,作为国际旅游岛,举办马拉松对其意义尤为重大,但在细节上仍有改进之处,“无论政府或是企业举办都无可厚非,也不一定非要迁到郊区,因为滨海大道作为主干道的同时,也是最能代表城市形象的风景区。拥堵问题是能够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的,前提是优化信息、传播渠道,并在赛前进行交通引导,指出一些可以绕行的路。”
类似观点也得到了当地媒体的赞同,海口网认为,诚然主办方工作存在疏漏,却不能因噎废食,而是不断改进赛事的组织工作,使其越办越好。
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则指出,既然马拉松赛的举办涉及公共资源,就应该将决策权赋予公众,“举办马拉松,老百姓在交通上势必需要有些忍受,但这样的活动也能培养起城市的公共精神或凝聚力。通过权衡,如果当地认为是值得的,就应该继续办下去,如果公众认为举办的太多了,且城市并不那么需要这样的活动,也因就此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