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幢漂亮的建筑,旁边的人行道上却停满了各种非机动车,不但严重影响了行人通行,也破坏了市容市貌,更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如何破解非机动车乱停乱放这一城市管理的顽症?记者今天获悉,虹桥商务区管委会近期已开始探索“非机入库”整治,通过挖掘商务区地下空间资源引导占道的非机动车“挪”入地下停车库。相关负责人表示,“非机入库”整治将通过街道、物业、城管、警方等各方齐抓共管,采用地下+地上联动归类停放的管理模式,引导市民逐渐规范有序停放非机动车,改变乱停乱放的城市管理顽疾。
挖掘地下空间资源 引导“非机”入库
截至目前,众多国内乃至世界知名企业都已集聚虹桥商务区。与此同时,区内商业设施的人气也开始火爆,再加上虹桥枢纽的大客流的持续导入,使得虹桥商务区内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非常突出。
上海虹桥商务区管委会(指挥部)执行指挥、督导部部长曾浙一介绍说,商务区内的非机动车有个显著特点——助动车、摩托车特别多,占了80%;自行车只占20%。这些非机动车停在路上,占去了人行道的大部分,并且电瓶车、助动车、摩托车、自行车无序停放,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过路行人意见很大,各方反复损坏、多次治理,效果不佳。
随着进口博览会的临近,虹桥商务区管委会正对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最美环境”要求,全力推进进口博览会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面对乱停乱放的非机动车这一顽症,虹桥商务区管委会牵头组织闵行区、青浦区和新虹街道、徐泾镇等部门经过前期大量摸排、调查、沟通,反复做方案比对,并借鉴黄浦区在人民广场、外滩等地的治理经验,在核心区创新推出了“非机入地”的治理方案。自8月20日起,将苏虹路、绍虹路、舟虹路、申长路(锦虹路-建虹路)、申虹路(锡虹路-甬虹路)区域设置为地下停放区,充分利用已建房屋的地下空间,梳理挖潜,发挥业主和物业公司的能动作用,讲大局,讲贡献,讲服务,严格实行“门责制”,即在这些区域内,非机动车都要停入地下停车库。
“除了地下停放区,周边区域还设置了地下、地面联合停放区以及地面集中停放区,并设置了停车棚,方便市民停放,并安排力量进行管理,我们希望通过地下+地面联动停放的方式,引导市民规范有序停放非机动车。”经充分调研科学分析和前膽性规划预测,商务区规划设计的3万多辆非机动车的容量,地下车库就能停放2.8万辆,“希望探索试点分类疏导规范有序停放的精细化管理措施与最美环境最高标准的人性化管理机制相结合,找到彻底解决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顽症的方法,形成可复制,可应用,可推广的经验。”
多方全面整治 全力推进常效机制
乱停乱放的非机动车中,共享单车、外卖车辆又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涉及市民通行便利的难题。为此,虹桥商务区在此次“非机入地”整治中,在地面停车区域也分类划出了适当区域供共享单车和外卖车辆停放,由共享单车投放企业和外卖商家承诺措施并监管单位。
记者在虹桥天地地下停车库看到,相关的非机动车停放标示已经张贴上墙,电瓶车、助动车停放区几乎停满。在冠捷商务楼地下停车库,也设置了自行车停放区和电瓶车、助动车停放区,进出停车库的通道上也设置了“非机动车通道进出请推行”等提示牌。而在虹桥万科中心地下停车库,摩托车、电瓶车、助动车等非机动车辆也停得密密麻麻。与“爆满”的地下车库相比,以往被非机动车占据的人行道则“冷清”了下来,本市和外来游客都说,走在宽敞整洁的人行道上,享受到了虹桥商务区的舒适和安全。
新虹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整治之前,每条路上都有工作人员进行宣传,一共发放了4000多张告知单,并设置了多个临时指示牌,提醒市民整治的区域以及非机动车停放点。8月20日开始整治后,从早上6点至24点,每条路上都有非机动车管理员整治管理。
虹桥万科中心物业项目负责人嵇晨伟告诉记者,万科中心的地下非机动车库可以停1091辆车,目前他们正在进行硬件上的更新,将邻近的部分区域进行改造,对非机动车库按新要求、新标准、新理念进行梳理,调整停放车位,予以部分挖潜后,扩容量可增加10-30%,并且允许外来车辆的停放。
“在地下停放区,我们主要劝导市民不要将非机动车停在地面,并引导他们停到就近的地下停车库。”负责现场整治工作的相关单位负责人陈颖介绍说,8月20日整治首日,部分市民不理解,与管理员争吵甚至打110的情况不少,但整治了几天之后,大多数市民就已经理解并接受了,“今天早上停在路面的车已经很少了。”按照“整治一条守一条”的原则,每条整治的路上都会有管理员固守。“一般早上的车比较多,只要劝阻了第一辆车,后面就不太会有人停了。”
整治后乱停车现象呈下降趋势,数据显示,8月20日,违规停放社会车辆为307辆、8月21日为204辆、8月24日为123辆、8月27日为71辆、9月2日为40辆。
作者:陈惟
编辑:徐晶卉
责任编辑:钮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