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召开的中共上海市宝山区第七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上海市宝山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获得表决通过。
宝山区行政辖区范围规划总面积365.3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301.6平方公里。规划提出“魅力滨江、活力宝山”的发展远景,确定了2020年、2035年、2050年三个节点的发展目标。
到2035年,宝山区要基本建成上海引领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北部枢纽和沿长江协同创新发展的示范区;上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主城区的组成部分;上海转型发展的重要实践区、城市更新的最佳实践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智造产业的重要承载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和世界一流的邮轮产业基地;创新创意创业相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相融合、宜居宜业宜游相协调的现代化滨江新城区。
功能提升、空间重构、交通突破、有机更新
依据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宝山区确定了四大发展战略,从中可以把握这一城区在功能、空间、交通及城市更新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战略一:功能提升
● 积极承载全球城市功能,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
● 创新引领制造业升级,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战略二:空间重构
● 塑心链带,中部崛起,多心联动重构城市格局
结合吴淞地区转型和杨行枢纽建设,跨外环打造吴淞市级副中心,加快提升主城片区服务功能,构建以大运量公共交通为主,中运量公共交通为辅,连贯东西、沟通南北的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发展格局。
● 锚固城市生态底线,建立空间留白机制
建设多层次、成网络、功能复合的生态网络格局,保护长江口、沿江湿地,完善河网水系布局,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建设生态环廊体系。强化留白空间管制方式,对大场机场等对未来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地区予以留白。
战略三:交通突破
● 建设北上海区域交通门户,锚固对外枢纽重要地位
依托沪通及沿江通道的进一步打通以及公铁水等多种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构建组合型对外交通枢纽,形成市内往浦东、中心城和嘉青松虹方向,市外往苏南、苏北和沿江方向以及以吴淞国际邮轮码头国际航线为依托的“6+1”的对外联系通道。加快杨行枢纽及吴淞邮轮母港建设,推动黄浦江岸线向城市功能转变。
● 打破区内交通瓶颈,构筑多层次、网络化的公共交通体系
4战略四:有机更新
● 加强存量用地转型,促进产城融合。
● 延续宝山文化精神,营造特色宜居空间。
常住人口继续严控,建设用地只减不增
根据规划,到2035年,宝山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10万人左右。考虑到上海作为特大城市人口流动的现实需求,未来中心城人口继续疏解以及区内重大板块、新市镇发展需求,规划提出,人口规模应预留部分弹性空间以适应不同的情景发展模式。
常住人口继续严控,建立监控体系,形成动态预警。劳动力结构需要优化,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劳动力结构。同时优化住房类型配比,针对宝山区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需求,统筹住房供应体系,加大针对高端人才、青年人才的住房供应,实现住房多元化发展。
建设用地只减不增、生态用地只增不减已经是上海和各区规划工作共识,宝山提出,从传统的增量扩张转向以存量优化为主导,控制生产用地、保障生活用地、增加生态用地。到2035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44.3平方公里,农用地40.5平方公里,战略预留区21平方公里。战略预留区包括大场机场留白区、宝山城市工业园留白区、月杨留白区和宝山工业园留白区四片。
空间上,形成“一带两轴三分区”的格局。一带是指“T”形滨江综合功能发展带,两轴是指沪太路城镇发展轴、宝杨路-宝安公路功能拓展轴,三分区包括南片区——中心城(宝山部分)、中片区——主城片区(宝山部分)、北片区——罗店城镇圈。
从中心城到乡村的六级城乡体系
宝山区兼有中心城区和郊区特征,未来将规划形成“中心城(宝山部分)—主城片区(宝山部分)—中心镇镇区—一般镇镇区—集镇社区—乡村”的城乡体系。
中心城(宝山部分),包括宝山区外环以内地区,总面积82平方公里,规划常住人口75.5万人,是宝山区现代服务业、新兴创意产业的集聚区,是上海打造全球城市的重要功能承载区。
主城片区(宝山部分),包括宝山区外环与郊环之间地区,总面积88平方公里,规划常住人口88.4万人,是上海中心城功能拓展和人口疏解的主要承载地区。规划重点打造吴淞市级副中心,积极培育航运、商贸、科教研发等核心功能,预留大型文化、体育、教育等设施空间。加快顾村工业区转型升级,培育科技创新载体,加强就业岗位导入,实现职住平衡指数达到100以上。
中心镇镇区,根据上海2035要求,规划明确罗店镇区为中心镇区。罗店镇定位为罗店城镇圈的中心城镇,总面积40.4平方公里,规划常住人口25.4万人,是服务于宝山北部地区的公共服务中心,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文化旅游和生态宜居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
一般镇镇区,规划罗泾镇区、月浦镇镇区为一般新市镇镇区。月浦镇总面积45.3平方公里,规划常住人口12.2万人,规划定位为宝山北部以产城融合为特色的生态宜居型新市镇。罗泾镇总面积48.2平方公里,规划常住人口8.5万人,规划定位为宝山北部以环境优美、交通便捷为特色的生态宜居型新市镇。
集镇社区,规划沈巷、盛桥为集镇社区。沈巷、盛桥毗邻宝钢产业基地,上一轮行政区划调整中撤并至月浦镇,现状城镇建设基础较好,规划进一步完善社区内市政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控制新增住宅供应节奏,打造配套齐全、环境优美、和谐生态的新型居住社区,为宝钢产业基地提供配套服务支撑。
乡村,宝山区现状村庄主要分布在外环线以外的顾村、月浦和罗泾等镇域内,涉及人口约11万人。规划重点加快推进宝山区中北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至2035年,农村地区常住人口为2.5万人。规划至2035年,宝山区保留村庄32个,保护村庄3个,分别是罗泾镇洋桥村、罗店镇毛家弄村及东南弄村。
三条文化保护控制线
宝山辖区的文化保护控制线有三条:历史文化保护线、自然文化景观保护线、公共文化服务保护线。
历史文化保护线,规划划定“罗店老镇历史文化风貌区” 、“大中华纱厂、华丰纱厂风貌保护街坊”和“吴淞工业区风貌保护街坊”三处历史文化保护线。
自然文化景观保护线,规划依托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保护范围和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范围划定自然文化景观保护线。该地区集中了宝山区重要的自然和历史文化遗迹,保护范围周边地区的建设必须在建筑高度和建筑风格上与保护范围内空间的尺度与风格相协调。
公共文化服务保护线,规划结合吴淞转型地区和大场机场区域,预留市级文化体育用地。
综合交通:高效协作的北部枢纽
在综合交通方面,规划提出构建高效协作的北部枢纽——充分发挥上海北部门户地位,对外辐射江苏省近沪地区、对内联系主城区(宝山部分)及周边新城,建设集公路、铁路、轨道、港口等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以服务上海北部及周边近沪地区为主的对外交通枢纽;坚持绿色低碳的交通发展模式——坚持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规划至2035年,全区公共交通分担比例力争达到40%以上,绿色交通出行比例力争达到85%以上。
据此,规划提出三个发展战略,一是拓展服务扇面,打开地区对外通道,形成市内往浦东新区、中心城和嘉青松方向,市外往苏南、苏北和沿江方向,以及以吴淞国际邮轮港国际航线为依托的“6+1”的对外联系通道;二是完善城市交通发展,强化绿色交通发展;三是构建交通政策分区,减小货运交通影响,严格控制中心城及主城片区交通需求,通过大力发展主城区公共交通系统、并以有限供给为导向控制静态交通配置标准,引导内部出行由小汽车交通及电动自行车向公共交通转移。依托吴淞转型地区及张华浜作业区搬迁契机,全面分离主城区(宝山部分)城市交通、工业交通及港口交通,减少货运交通对城市运行的影响。
产业空间布局结构优化
当前钢铁产业周期性衰退,早期工业化基本动力正逐步减弱,既有工业难以持续拉动宝山区经济快速增长。宝山区的三产主要由房地产投资为主的一般性服务业构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三产主导地位尚不明显。规划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二三产融合、互动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规划至2035年,二三产比重为25:75,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智造业。
辖区产业空间布局包括东部、南部、中部、北部四大片。
● 东部片区(国际航运中心北部片区),包括吴淞街道、友谊路街道和吴淞转型地区,是上海建设全球城市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上海市副中心,重点培育航运、商贸、科教、文化等核心功能,形成港-城联动发展。
● 南部片区(科技商务集聚区),包括张庙街道、庙行镇、淞南镇、 高境镇、大场镇、顾村镇(局部)、杨行镇(局部),是上海核心都市功能的延伸区域,科创中心建设重要承载区,重点培育总部经济、高技术产业、商务办公、研发设计等产业,建设“一部三中心”,即企业总部、研发、中心、销售中心、财务结算中心。
● 中部片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片区),包括顾村镇(局部)、杨行镇(局部,不含吴淞转型地区),重点培育智能制造、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 北部片区(先进制造业片区),包括罗泾镇、月浦镇、罗店镇(局部),结合罗泾港转型调整,促进港区联动,依托北部便捷的对外交通网络和徐行枢纽站进行水陆联运,打造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园区也将按规划布局,形成“2+5+12+N”体系,重点打造宝山滨江邮轮产业园、南大生态智慧园、吴淞科创产业园、上海顾村机器人产业社区、宝山工业园等产业园。
● 2个产业基地:宝钢精品钢产业基地和宝山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宝山工业园)。
● 5个产业社区:上海顾村机器人产业社区、滨江新材料产业社区、罗泾产业社区、罗店产业社区及宝钢特钢产业社区。产业社区在原104产业区块的基础上,保留一定的制造业功能,兼具一定规模的综合服务功能,形成功能相对综合的产业社区。
● 12片研发商务集聚区:滨江邮轮产业园、吴淞科创产业园、南大生态智慧园、宝山北部科创产业园、罗店美兰湖产业园、新顾城产业园(北区)、新顾城产业园(南区)、杨行创新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智力产业园、大场动漫产业园以及复旦软件及互联网产业园。
● N片零星工业用地
195区块和198区块需要保留的零星用地,在后续规划中做到独立目录管理,并在确定总量的基础上做到图斑落地。
生态空间面积不小于76平方公里
宝山2035规划依据上海2035划定四类生态空间。一类和二类生态空间作为全市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划入禁止建设区予以严格控制,禁止一切开发建设活动,规划将陈行水库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三类生态空间划入限制建设区予以管控,禁止对生态功能产生影响的开发建设活动,控制交通线性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和独立型特殊建设项目用地。四类生态空间位于城市开发边界内,严格保护并提升生态功能。更注重生态品质的塑造,注重生态空间与市民游憩空间的结合。
规划至2035年,宝山区陆域范围内规划生态空间面积不小于76平方公里,分类进行差异化管控。划定陈行水库为二类生态空间,划定面积3.6平方公里,同时将其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刚性管控。
将城市开发边界外除一类、二类生态生态空间外的其他重要结构性生态空间划定为三类生态空间,划定面积共55.5平方公里,包括开发边界外的永久基本农田、林地、湖泊河道,以及嘉宝生态走廊、罗蕰河-潘泾生态走廊、罗北路生态走廊、练祁河生态走廊、外环绿带、近郊绿环、嘉宝生态间隔带、顾村杨行生态间隔带等。
将城市开发边界内结构性生态空间划定为四类生态空间,包括开发边界内的城市公园、水系、大场楔形绿地、吴淞楔形绿地、吴淞生态间隔带、练祁河生态间隔带和主要的滨水绿带,划定面积共17.0平方公里。
一类和二类生态空间作为全市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划入禁止建设区予以严格控制,禁止一切开发建设活动,规划将陈行水库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三类生态空间划入限制建设区予以管控,禁止对生态功能产生影响的开发建设活动,控制交通线性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和独立型特殊建设项目用地。四类生态空间位于城市开发边界内,严格保护并提升生态功能。更注重生态品质的塑造,注重生态空间与市民游憩空间的结合。
作者:钱蓓
编辑:孙华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