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口岸有一张沿用了30年的集装箱设备交接单(EIR),这些年来日积月累的纸质单据有多少?答案是装了满满几个集装箱,如果要寻找某一张单据,需要铲车将一沓沓厚重的单据搬出来,然后“大海捞针”。
在电子化已经普及的今天,这样一张单据由于牵涉面广、使用环节长、法律效应强,一直难以电子化,让车队和集卡司机苦不堪言,更造成了港口人为拥堵的现象。今天记者从上海口岸办获悉,经过近3个月的试点,上海口岸EIR电子化公共平台正式上线,这意味着,这份传递了30年的纸质交接单据将彻底成为历史。
集卡司机“不敢远离港区”
困扰鹏程物流总经理李电红的一个经营“死结”,因为一张纸质单据的电子化,最近有所松动。
鹏程物流是负责集装箱货运的企业,车队里有28辆车,但是集卡司机始终难招,运输一个集装箱的收入高达500元,为什么司机来了又走?集装箱设备交接单是一道卡口。所谓集装箱设备交接单,是指进出港区和场站时,用箱人、运箱人与管箱人或其代理人之间交接集装箱的凭证。但纸质单单证交接繁琐耗时,为了这张纸质单据,集卡司机不仅需要“多跑一次”去取单,而且由于成百上千张纸质单据往往同时到达取单点,司机蜂拥而至,经常造成取单点周边道路水泄不通。
“司机为了更快拿到这张纸质单据,根本不敢离开港区太远,有时候道路拥堵,等待5、6个小时都是常有的。”李电红测算了一下,上海港每天25%的车属于无效行驶。活还没干,已浪费了几个小时,集卡司机自然不愿意打这份工。
集卡司机觉得费时费力,口岸办的后期管理也不方便。市口岸办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韩强坦言,目前上海口岸涉及集装箱设备交接单的单位包括68家船公司和船代、上港集团10座集装箱码头、50余家社会堆场、3700多家车队以及5万多辆(名)集卡和司机,“上海口岸全年需流转纸质设备交接单约1500万套,平均每天4-5万套。”
沿用30年的纸质单据将“退休””
企业觉得“难受”的流程,一定是“痛点”所在,EIR电子化是企业最能直接感受到的上海口岸提效降费和营商环境优化的措施。韩强透露,去年7月,在上海口岸办牵头组织下,上港集团负责落实集装箱设备交接单(EIR)电子化公共平台,今年3月,上港集团挑选了两家船公司进行试点,从7月开始,上海口岸将全面推进设备交接单的电子化。
“目前这个平台上已经注册了3000多家车队,占车队数量的95%,注册登记集卡超过3万辆,注册登记集卡司机3万人。”负责技术研发的海勃公司总经理黄桁透露,从7月起平台将开放接口给船公司和堆场,从目前的摸底情况来看,船公司和堆场都非常支持。
李电红对于集装箱设备交接单的电子化举双手赞成。在实现单据电子化之后,现在车队调度只需在平台先接单,后派车,就可完成EIR派发到司机APP的任务,对于集卡司机而言,不再需要为了一张纸质单据而奔波,大大减少了同等运距业务的时间,提高了准点率。事实上,在这张单据电子化试点时,李电红已经发现,港口的部分道路比过去通畅了不少。
将引入区块链实现行业数据共享
集装箱设备交接单电子化是航运中心建设里程碑式的改变,也为上海口岸营商环境的改善迈出了一大步。上港物流副总经理戴越认为,集装箱设备交接单电子化可弥补上海港先天地域狭窄,是解决集卡集中进港造成道路拥堵、人车争路矛盾的有效措施,不仅能使船公司及放箱代理企业每年直接降低单证印制成本和寄送费用4亿元以上,而且节能减排,有利于促进打造智慧口岸和低碳环境。
黄桁表示,目前平台已具备的便捷功能有:船公司批量更改提还箱点、EIR信息导入、放箱代理EIR批量派发、车队EIR批量接单、车队大票提箱等。在全面推广过程中,上港集团将对平台进行迭代优化,逐步上线了各种便捷功能,使得EIR平台适应多种不同的作业情况。
韩强表示,EIR电子化平台功能的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今后的推进过程中,上港集团还通过引入先进的区块链理念,丰富电子EIR作业的途径和形式,以实现行业数据共享,从而打造成熟的港口物流生态环境。
作者:徐晶卉
编辑:王翔
责任编辑:钮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