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一河”,上海的黄金组合。去年底,黄浦江两岸45公里公共空间贯通,展现了上海的气度与魄力,也让市民游客感受到了上海温度与腔调。“样板”在前,苏州河如何打造出另一个亲民工程?
这个呼声终于有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二所总工程师奚东帆今天透露,市规划院的团队正进行“苏州河沿岸规划建设”的前期调研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份针对苏州河全线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行动规划,明确下一步的规划导向和建设要求,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出炉。
本次研究范围为市域内总长约50公里的苏州河,将注重加强研究沿岸贯通方式与实施路径,优先保证步行通道。同时,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防汛墙将与公共空间进行一体化设计。
勾勒韵律感、层次感的滨江滨河天际线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是上海城市文化尤其是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上海塑造城市特色与城市魅力的关键载体。“‘一江一河’沿岸的规划建设工作,将遵从以发展为要、人民为本、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理念。”奚东帆介绍。
具体来说——
以发展为要,实现以创新为动力的能级提升。对标全球城市定位,提升产业能级和集聚度,植入激发区域创新活力的新兴功能,实现多元复合、错位互补。公共功能进一步从滨水向腹地延伸,从重点地区向一般地区辐射,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以人民为本,打造城市客厅和景观标志。进一步凸显公共空间和公共活动功能,沿岸建筑底层功能要围绕公共活动。公共空间按“长藤结瓜”理念,既有绿带也有重点节点区域,提供生态加重点服务功能。构建滨水贯通并向腹地延伸的公共游憩网络,增加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塑造具有韵律感、层次感的滨江滨河天际线,打造具有标识性、辨识度的节点空间。提升公共空间环境品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共享空间。
以生态为基,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视一江一河重大生态廊道的定位,构建更加稳固、安全的生态格局。对标先进生态理念,补足生态建设实施短板,谋求整体升级。强化上游生态保育规划控制,提升中下游生态环境建设水平。
以文化为魂,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和魅力。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探索多元的历史风貌资源利用方式,展现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深入挖掘人文内涵,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功能,建设与卓越全球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和形象展示平台。
功能设计尊重原有底色,体现动静相宜的辩证关系
既要有整体性,也要有各区段特色——这条在黄浦江公共贯通中明确的辩证关系,在苏州河的规划建设中同样适用。
奚东帆介绍,规划方案将尊重苏州河沿岸的原有底色,基于不同功能来进行差异化设计。从东往西看,沿岸有动也有静——
虹口、黄浦、静安的苏州河段,多以商务商业、文化功能为主,公共空间活跃繁荣,公共空间向市民的开放度比较高,所以在功能设计上,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方便来往人群。
从静安西侧到普陀、长宁的区段,大多数以居民区为主,沿河居民希望拥有清净的生活环境,因此在环境设计上会有差别化处理。
对于普陀、长宁的以西区域,以长风、凌空园区为主,将着重凸显经济功能,加之沿岸开辟大规模的生态空间,在环境设计上要进行双重考虑。
而苏州河的上游段,主要涉及嘉定、闵行,作为结构性的生态空间控制,主要考虑生态功能的培育。
作者:史博臻
编辑:孔韬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