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核岛主设备堆内构件导向筒组件摩擦力试验。(上海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供图)
“上海制造”再次助力国家重大工程。昨天,全球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核岛主设备堆内构件在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一机床)启运,发往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新家”,服役“福清5号”机组。
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和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作为中国制造高技术、高标准、高经济带动性的典型代表,是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标志性工程,还担负着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战略重任。
早在项目启动之初,一机床总经理薛松就代表企业作出承诺,首台堆内构件一定能够按期交货。在核反应堆的所有设备里,堆内构件属于关键中的关键。如果把核岛中大大小小的设备比作“龙”身里的各个器官,那么,堆内构件就是“龙骨”。整个核电运行的核心、不竭动力的源泉——核燃料组件就安装在“龙骨”里。
华龙一号堆内构件由236类、13487个零件组成,高度达11.036米,最大直径为4.188米,重约160吨,采用国际最先进、最严格、最高标准设计,其结构精度要求和制造复杂性等远远超过二代改进型核电反应堆堆内构件,其制造关键技术包括精密加工、精密焊接、精密检测和精密装配,代表了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核岛主设备研发和制造的最高水平。
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我国整体工业水平较为落后,材料、技术、工艺均不成熟,国产核电用堆内构件的研发制造之路十分艰难。比如,华龙一号堆内构件有一个典型的技术特征:所有的堆芯测量装置都从堆内构件的上方引入。密密麻麻的导管需要在堆内构件上部不大的空间内布置得井然有序、互不干涉,其难度堪比一台复杂的内科手术。一机床技术部部长助理李延葆告诉记者,他们重新优化了精密焊接坡口、焊接方式、精密机加工和测量方法,最终保证了焊接精度。又比如,华龙一号堆内构件的围板尺寸比过去产品的宽度尺寸大近一倍,涉及不锈钢薄板及大平面加工,而且精度要求非常高。“我们自己也立了项,做了很多试验,最终使加工出来的产品符合要求。”李延葆介绍。
从过去的“涉核”企业到如今的“全核”企业,一机床已不再生产普通机床,而是专注生产核反应堆关键设备堆内构件和控制棒驱动机构。目前,一机床堆内构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控制棒驱动机构市场占有率在85%以上。同时,为巴基斯坦等国生产的华龙一号堆内构件本月也将从上海发运,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