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挽沉沦”,这是对中国近代革命宣传家邹容一生的评价。这位于1905年4月3日在狱中病逝的烈士,虽在世上只留下20载光阴,却创作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檄文《革命军》,为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敲响了丧钟,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吹响了号角。
在邹容去世113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时,华泾镇人民政府、徐汇区文化局于2018年4月2日举办“英雄心胆依然在”——纪念近代民主革命家邹容系列讲座暨邹容纪念馆开馆仪式。
回到英雄埋葬之处来缅怀先烈
邹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年少就早已察觉到清朝统治的腐败,对当时中国面临的遭受帝国瓜分的险境深感忧虑。他毕生心系民主革命,不论是中国同盟会的参与发起,还是写作《革命军》,都是邹容对于革命理想的追求的一步步脚印。
位于华泾路上的邹容墓公园,邹容的灵柩安放于此。一进陵园,门口树立的塔形墓标上刻着“邹容之墓”,墓标后为圆筒状墓,墓后有章太炎所书“赠大将军巴县邹容墓”墓碑。墓碑后是石屏,东西两边各有一座石亭。东边石亭内矗立着一座高近3米的“赠大将军邹君墓表石刻,由章太炎撰文,于右任丹书。邹容的墓碑两旁放置着华泾镇政府、上海博物馆等捐赠的花篮,四周遍植松柏,庄严肃穆。
上海市文物局和徐汇区领导、上海市和重庆市的专家学者以及徐汇区相关博物馆、纪念馆的领导依次走上前去给邹容墓鞠躬献花,共同缅怀这位年仅20岁就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青春与生命的民主革命家。
多媒体高科技展示并传承红色文化
距离邹容墓步行10分钟,便可走到位于华泾公园内的邹容纪念馆。这是一栋三层的白色小楼,原为清末华泾人刘三故居黄叶楼,在邹容牺牲之后,挚友刘三不畏株连,将其安葬于宅邸旁。20世纪30年代,刘三曾局此,原址位于华泾路北街20号,2004年因道路拓宽的因素,异地保护于此。
今天,邹容曾孙女邹小菲和上海市文物、重庆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重庆市渝中区政协、重庆市巴南区政协和徐汇区领导共同推开了历史的长卷,正式打开了邹容纪念馆的全新面貌。
一走进纪念馆,展厅中央就是邹容的半身雕像。后方背景则是他的著作《革命军》,两旁展示的是书中的一些重要语录。黑白两种色调的对比象征了邹容的《革命军》是当时黑暗时代的一丝曙光。
纪念馆展览由求索之路、革命号角、苏报风云、奕世流芳四大主题板块组成。将历史文献史料的展示和多媒体高科技展览手段的运用结合。
“求索之路”展厅记录了邹容早期思想形成,设置了游戏环节来回顾邹容赴日留学的经历。“革命号角”展厅中通过动态的沙画的互动表现形式,讲述邹容积极参与张园集会演说,与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在上海约为莫逆之交,并请章太炎为《革命军》一书作序的故事。邹容在《革命军》中论述了革命之原因、革命之教育、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革命独立之大义。
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革命军》的封面陈列在橱窗里。
“苏报风云”展厅叙述了邹容因革命的言论而牵连入狱的坎坷经历,互动装置还原了邹容和章太炎被关押在提篮桥监狱时的三个场景。
“这个刚刚崭露头角的年轻人就这样过早地退出了中国革命的舞台,但邹容的故事并未随着他的离世而就此结束”,“奕世流芳”展厅为邹容的一生做了总结。
记者从纪念馆工作人员处获悉,邹容纪念馆建立于2007年,华泾镇人民政府于2017年对邹容纪念馆进行了重新布展,今天正式对外开放。
不仅是纪念,更是对于信仰的探索
在开馆仪式当天,华泾镇还举办了纪念近代民主革命家邹容诞辰113周年系列讲座上,共有来自上海市和重庆市的10名专家学者、领导从不同角度对邹容的一生及其对国家、对人民的奉献进行了热烈探讨。
“学界公认《革命军》代表了邹容‘民族主义—民主主义’思想信仰,而事实上,邹容对社会主义信仰的观点也可被进一步证实。”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周勇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邹容给我们展示了一百多年前的这样一个中国梦,对于我们今天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今年恰逢邹容诞辰133年纪念日,我们和上海、重庆的相关博物馆进行合作,征集了邹容的资料,我们还会通过网上预约的方式对于市民开放”,华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科告诉记者,接下来,一些和邹容有关的展品会从重庆运来展出,展馆的内容会不断的更新,“我们试图做一个活的博物馆,让大家每次来都会有新的发现。希望通过邹容纪念馆的重新布展,继承革命文化,弘扬邹容的爱国主义精神,使邹容纪念馆成为上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阵地”。
“通过纪念馆的开放,表明坚持文化自信的决心,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的人从中了解邹容,了解《革命军》,了解中国近代史,使华泾成为传播、继承、发扬邹容等先烈革命精神的红色土地”。华泾镇党委书记阙永德如是说。
文:顾一琼 汪荔诚
图:汪荔诚
编辑:孔韬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