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首先要读懂中国共产党,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方略,讲好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7月6日,由中国外文局、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创新论坛(2023)在上海举办。来自中央部委、地方省市、国际组织、高等院校、智库、媒体、企业等的中外嘉宾以及国际青年代表近200人围绕“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主题深入交流研讨。
**全面展示好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强调,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坚持改革开放的发展路径,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坚持统筹推进的系统观念,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思想支撑;坚持互学互鉴的文明理念,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中国外文局愿以举办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创新论坛为契机,携手各方共同努力,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帮助国际社会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面展示好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务长徐绍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直接改变了世界现代化的总体格局,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的路径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开辟了世界现代化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实践和价值内涵,讲好中华文明美美与共、开放包容的故事,中华民族勇毅前行、逐梦圆梦的故事,中国共产党守正创新、胸怀天下的故事,新时代的中国踔厉奋发、自信自强的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发言人、信息传播局局长胡兆明认为,面对新的形势,加强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在内容上,持续深化传播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关键词;在对象上,聚焦发展中国家,面向最广大民众以及国际青年开展重点传播;在方式上,做到“千军万马”“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锤百炼”,凝聚传播力量,不断磨炼和提升对外传播能力,面向世界各国用本地化语言推动党的对外传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华指出,作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百年大党,红色是中国共产党最鲜亮的底色,向世界讲好红色党史故事是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的重要一环。上海大学与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建上海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党的建设、党的国际形象等重要论述为基本遵循,促进普及党史教育,发挥党史咨政育人功能,打造党史党建学科上大品牌,为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推动红色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展现新的生命力、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上大力量。
**言行一致讲真实故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表达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以“向世界说明‘中国式现代化’”为题作特别演讲。他指出,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起,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是基于中国国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起来的。中国式现代化要从今天讲到明天,要关注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要言行一致讲真实的故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表达。
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国家的积极支持,对教育及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外国资本及技术的引进,以及对创新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重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其他国家,特别是面临各种挑战和危机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范本和方案。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表示,做好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创新、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需要有比较强的受众意识,提高国际传播的针对性;要做好基本国情和真实情况的介绍,提高受众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认识和了解;要打好话语的组合拳,将官方话语、学术话语、大众话语、国际话语相结合;要抓住传播机会,从小切口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大卫·弗格森指出,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合作(cooperation)、协商(consultation)和连续性(continuity)三个“C”为基础;而西方民主则是围绕竞争(competition)、对抗(confrontation)和冲突(conflict)三个“C”展开。社会长期稳定和有序运行是一个国家繁荣的基础,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中国共产党的长期稳定执政为中国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郇庆治认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传播要加强科学研究,进一步做好学理性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概括等工作;要着眼世界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多样性和历史文化多样性,因时因地推动沟通对话;要更加重视或遵循思想理论话语的国际传播规律和要求,讲好中国式绿色现代化故事。
印度尼西亚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基金会董事会副主席尤素夫·瓦南迪表示,中国大国地位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其他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等近邻中争取支持的能力。应聚焦世界秩序、贸易开放、区域贸易协定、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净零排放、地理环境、合作探索等方面,把握中国发展带来的巨大机会,不懈追求深化合作,提升地区凝聚力和影响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认为,应从“如何理解中国的快速发展与和平崛起”“中国文化如何倾情抒写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接续奋斗的光辉历程”以及“如何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遵循,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三个方面入手,讲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故事。
上海大学英国文化专家、上海市白玉兰奖获得者王玫瑰认为,持久的友谊、理解及跨越文化和国家的合作能够将我们联系起来,促进实现国家间及人民间的和平,凝聚起共同面对未来挑战的共识。文明超越人类范畴,我们甚至可以从地球上其他生命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中获得启发借鉴。全人类应将相互理解、关怀与欣赏视为共同的目标和责任,推动构建真正的全球一体化。
**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有效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论坛同时设有四个平行分论坛,围绕“中国共产党实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对外阐释”“中国共产党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话语表达”“中国共产党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际传播”“中国共产党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形象建构”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在分论坛一中,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拥军以“原子式民主与有机民主”为题,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探路、开路、领路者,和原子式个人政党只代表一部分人的利益不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丁晓强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协商民主与西方代议制民主: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商民主是中国一直以来就存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同时,也具有中国优势;话语传播一方面要强调特色优势,同时还需要融入国际整体话语中,抓住敏感问题;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政治领域中最重要的本质特征。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党建部周建勇教授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有效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他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理念也是实践,同时构成话语,如何讲好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话语包括三个方面:共情、寻找最大公约数、讲故事胜于讲道理。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陶倩详细阐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全链条民主强调民主的流程全,全方位民主强调民主的内容全,全覆盖民主强调覆盖的主体全。她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优势在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内容更为丰富的民主实质与形式更为科学多样的民主方式。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谢茂松提出从德性政治的角度来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实施的意义,有助于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文明型政党,同中国人民之间休戚与共的关系。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教授齐惠认为,“三全”(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和“三最”(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色和优势,可以从价值理念、民主形式、制度体系、运作机制和治理功效五个维度来把握协商民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讲师叶子鹏总结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全人类共同价值视野下所表现出的显著优势: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包容性发展优势;二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性优势;三是新型政党制度的科学性优势。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讲师马原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阐述全过程人民民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与全过程人民民主高度契合,在任务、时空、领域上具有多重协调性。
本次论坛还举行了“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创新”联合研究计划启动仪式。该联合研究以“平等合作、量力贡献、优势互补、品牌共建”为特色,将组织机制化、常态化的专题研讨、主题沙龙、专项调研等多项活动,为向世界讲好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提供智力支持。
照片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于颖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