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三个务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了百年大党新时代新征程的政治清醒和忧患意识,为全党坚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着“三个务必”。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历代先贤倡导的以民为本、虚怀若谷、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等思想文化观念,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是“三个务必”的重要思想文化来源。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民本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体现“人民至上”的理念,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是对民本思想的批判性继承。“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是以居安思危为核心的治国安邦古训,道出了历代王朝兴衰更替的发展规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都证明了古代先贤把握规律的正确认识;《易经》中的“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尚书》中的“满招损,谦受益”,《礼记》中的“谨于言而慎于行”均体现了谦虚谨慎的思想,这些古训是“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重要的传统文化来源。“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骄傲自满,党不能骄傲自满,国家不能骄傲自满,领导层不能骄傲自满,人民不能骄傲自满,而是要增强忧患意识、慎终追远,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传统文化来源。从《诗经·国风》反抗社会压迫的铿锵之声,到屈原《离骚》忧国忧民的悲愤控诉,再到顾炎武《日知录·正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斗争史。面对当前世情、国情和党情展现出的新矛盾新风险,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建的文化,它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体现了我们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百余年所走过的光荣与梦想之路,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品质。谦虚谨慎是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精神追求,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艰苦奋斗都是为了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也是党长期奋斗的价值所向。“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模范执行者,通过坚持不懈的斗争统一意志、凝聚力量,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高超的斗争艺术克服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各个方面的挑战,取得了辉煌成就。“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勇敢同侵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坚决捍卫人民利益的决心和底气。“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
我们既要立足本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又要面向世界,吸取和借鉴全人类,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三个务必”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回应了“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现实需要。“三个务必”的文化底蕴启示我们,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作者:冯国芳(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编辑:于颖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