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迈出的每一步,都会在世界上产生重大回响。刚刚过去的四月,以“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机遇”为主题的“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在广州举行,“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蓝厅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全球各地的政府、智库、企业、媒体代表共同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聚焦这一奇迹给世界带来的新机遇。人们期待和相信,中国式现代化能够丰富世界探索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将为世界共同繁荣注入新动能。
广东湛江调顺跨海大桥,以“风调雨顺,湛江红门”为设计主题,桥塔上部采用中国传统印章篆书体书写“调顺”二字。这是国内首座以中国文化和地方文化为设计理念的桥梁。
“中方愿同各国一道,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和更好社会制度提供新助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向在上海“世界会客厅”举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蓝厅论坛致贺信,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过程、重要意义,再次表达了中国坚定不移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决心和行动。
中国式现代化打开通往美好生活之门
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已经让世界看见现代化的新图景。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在蓝厅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下冒出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秉持初心使命,带领全国人民一步一个脚印闯出来的,有着深刻的历史、实践和理论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百年发展历程的必然选择。
“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什么样的内外政策让中国走在了国际发展和现代化的前列呢?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这是俄罗斯国家杜马第一副主席伊万·梅利尼科夫在“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上提出的“思考题”。
对此,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中国在制定内外政策时不断适应现实情况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愿竭尽所能实现中国梦,中国取得发展成就的前提是好的治理制度和稳定的国内局势,以及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始终保持忠诚。他说:“当明白了中国人民如何发自内心地拥护通过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明白了世界各国怎样热切关注中共二十大,我们就有充分理由认为,对中国成功模式的关注说明了有很多国家的人民都期盼实现本国以及全世界更加公平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达成共识,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人们越来越多认识到“读懂中国”的必要性。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说:“我认为,‘读’这一字眼是相互的,意味着共享的精神,中国的开诚布公给了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让各国可以正确、深入地剖析中国的‘字里行间’。”
中国式现代化是文明的机遇,必然为世界文明形态提供一种新的选择,透过中国式现代化这扇窗,一定能打开通往美好生活之门,找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大公约数。
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装上“发动机”
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的机遇,必然为世界注入强大的确定性,在中国推进现代化,正像是给世界经济发展的航船加注“压舱石”、增添“稳定器”、装上“发动机”。
近年来,中国出台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持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金融等服务业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举办服贸会、进博会、消博会等一系列国际经贸盛会。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环境越来越好、服务越来越优,展现大国开放融通的广阔胸怀。今天的中国,与世界融合的深度前所未有;今天的中国,更深度地嵌入全球供应链;今天的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更是各国青睐的“世界市场”。
《拥抱绿色发展新范式——中国碳中和政策框架研究报告》合著者之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表示,对于全球而言,中国经验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身处工业化过程当中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仍然拥有很大比重的重工业,第三产业占比仅为54%。在这样一种范式下,一个国家经济的绿色转型其实是面对巨大挑战的。这个挑战属于中国,同样属于很多低收入国家、新兴市场。而发达国家进入到碳达峰、碳中和时,其服务业可能占到84%,增长是1.5%至2%之间。“这种范式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会用一种绿色转型的模型给世界做出贡献,这当然是一个正面积极的贡献。”
事实证明,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贸易伙伴国的经济、科技、生态全方位发展。
那么,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创始会长郑必坚阐述了他的思考。他认为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这十年发展依靠“八大力”:一是作为当代中国人民阔步前进的根本支撑的“现代生产力”。二是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的“现代市场力”。三是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勇攀现代生产力新高峰的“现代科技力”。四是融汇古今,传承中国五千年传统文明而又敏锐把握当代人类最新文明成果的“现代文化力”。五是面对十四多亿人口的“超大社会”而能够高效民主治理的“现代社会治理力”。六是爱好和平而又能够坚定有力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祖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的“现代国防力”。七是面对包括大疫大灾在内的可以预计和难以预计的种种灾变,能够从容有力应对的“强大应变力”。八是今天拥有9600多万党员的百年大党,历经百年而仍然朝气蓬勃,引领时代前进的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力”。
他相信,有了这“八大力”,有了新发展格局,中国就能够“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的中国式现代化就一定能够实现。
中国方案为世界带来安全稳定的增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的机遇,必然为世界带来安全稳定的增量,秉持以和为贵的立场、求同存异的理念,中国式现代化将为世界和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从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到积极参与全球碳减排进程,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人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理念和行动顺应时代潮流和国际社会人心,体现了中国的责任担当。欧洲气候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劳伦斯·图比娅娜说,中国是全球清洁能源领先者,同时她也可以成为和平、气候、安全以及经济安全方面的引领者。“我们都需要中国带领我们走一条坚定的道路来实现《巴黎协定》目标。”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巴西前总统罗塞夫表示,中国提出并推动的现代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在这个因为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产业链中断以及以回流为特征的去全球化运动而导致的碎片化时期,这一点至关重要。
在保加利亚前总统罗森·普列夫内利埃夫看来,秉持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大的中国会让世界更加强大,绿色的中国会让世界更加绿色,支持多边主义、倡导合作共赢的繁荣中国,会让世界更加和平繁荣。
西班牙前首相何塞·萨帕特罗说,如今,中国在世界上的重要作用,就是致力于建立一个和平合作相互理解和团结的共同体,以加强联合国的各项目标、落实《联合国宪章》中的和平价值观,实现以可持续发展为代表的全球计划。
“我们坚信中国能够为建立对话原则、合作原则、互相理解原则做出决定性贡献。”萨帕特罗说。
郑必坚指出,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者,总结来说,就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一以贯之。
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今天的中国正与世界奏响交融发展的乐章。
全球文明倡议再次回答“现代化之问”
今天,人类社会发展走到了十字路口,前路何方?中国式现代化积极回应了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给出了破解世界困局的又一个中国方案。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之际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并指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后,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
在埃及前总理沙拉夫看来,全球文明倡议是一个关于增进信任的倡议。全人类植根不同的文化,而中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20%,有56个民族。中国方案告诉世界,如何实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和谐相处。多样文化如果能和谐共生,那我们就能实现一个和平的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共同的精神财富,在文明交流互鉴中担当着不可替代的使命。文化旅游部原党组成员、中国非遗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表示,截至目前,中国共有43个非遗项目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要进一步发挥非遗在国际交流中的特殊作用。“文明是多彩的,是平等的,是包容的,文化的多样性可以消弭分歧,而从生活中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容易引发共情共鸣,构筑和谐。”
博物馆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如何直观地把中华文明呈现在世界面前,让人家“看懂”中国?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刘曙光认为,博物馆呈现出的绝不只是“古旧”的“遗产”,特别要“注重将文物和传统文化的展示与当代中国的审美和生活相结合,让观众在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转化的同时,也看到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价值和文化追求,看到当代的中国”。另外,除了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有实效的博物馆馆际交流外,还要进一步增强建设全球博物馆的意识,探索我国一流博物馆的海外分馆、品牌授权博物馆的建设,以提升中华文化在全球文化版图中的深度和广度。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作者:刘迪
编辑:刘迪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