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上海都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镇,是一个大师辈出、群星闪耀的地方。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为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丰富滋养。上海是第一座推出“社科大师”这张“城市名片”的大都市,今年还新成立了全国第一家面向市民开放的社会科学馆——上海社会科学馆。11月29日下午,“礼赞大师”上海社会科学馆主题开放日活动隆重举行。
社科大师是上海城市精神坐标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这样指出。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2018年,上海社联评选出首批68位学术宏博、贡献卓著、德高望重的“社科大师”,他们来自历史、哲学、社会、经济、教育、文学艺术、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表示,大师用思想标注了时代,他们既是中国人文社科界的学术丰碑,也是上海的城市精神坐标。 开放日活动上,“上海社科大师文库”举行新书首发式,徐森玉、李平心、吴泽、施蛰存、吴蕴瑞、熊佛西、陈彪如、王蘧常等社科大师的全集、文集、译文集已于今年相继出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说,上海是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发祥地,也一直是学术出版重镇,正是众多学术名家云集上海,汇聚成学术研究的高峰,造就了上海学术出版的高原;出版界将助力广大哲学社科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学者,传承接续大师们的学术传统和精神品格,不断推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精品力作。
“大家要拿出理论勇气”
上海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也在当日颁奖,包括学术贡献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其中,学术贡献奖颁发给对学科建设、学术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在学界享有广泛影响和崇高声誉的上海学者,自2004年开设以来,每两年评选一次,本届获奖学者有曹沛霖、陈伯海、邓伟志、叶澜。
今年的四位获奖者都是把握个人的生命体验、把握本国的历史经验来创造出学术作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学者。曹沛霖推动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学学科的恢复与发展,“比较政治学”一名正是出于他的译作;陈伯海以“唐诗学”为代表,开拓了中国古典文学、文论的现代阐释领域;邓伟志聚焦中国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与解决,致力于当代中国社会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叶澜开创“生命·实践”教育学派,是推进中国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建设的重要力量。
“我们进入到一个学术复兴阶段的关头,现在应该到了自己创立中国新的学术思想、新的学术理念的时候。”陈伯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创新是需要的,怎么创新更加重要,而要找到有意义的课题,就需要“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立足中华,放眼世界”。他呼吁广大人文社科学者:“中国现在正站在这么一个路口,大家要拿出理论勇气。”
传承和表达社科大师精神
主题开放日上,还举行了《思想的力量》礼赞社科大师纪录片首发式、“上海社会科学馆展陈资料征集活动”签名学术著作捐赠仪式等。书籍捐赠代表,上海社联副主席、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说:“社科大师全集的出版、向前辈大师的致敬、学术贡献奖的发布、捐书仪式的举行是上海社联的一大创举。这些仪式的背后,是上海社科界的理想与信念,是社科大师精神的传承和表达。”
人文荟萃的上海,彰扬着学者风采。“礼赞大师”系列活动将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上海成为推动国家软实力和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先行者。
上海社会科学馆位于上海图书馆东馆六楼,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集城市客厅、学术创新基地,以及国际学术交流和传播中心为一体的“社科会客厅”。上海社联力图将这里打造成重大学术成果的首发地,国际知名学者的首约地,社科视频、纪录片的首映地。
作者:李纯一
责任编辑:杨逸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