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产业竞争力带来这座城市的实力,那么文化竞争力带来就是这座城市的魅力。上海,魅力何在?10月12日,东方讲坛“你好,我的城——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面面观”系列讲座第四场——“国际大都市,如何勾勒生活的诗与远方”活动现场,与会专家分别从自己的领域出发,探讨上海——这座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诠释高品质生活的实践和可行路径。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要为人民构建美好生活的“诗与远方”。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表示,上海既要是“向心城市”,也要成为人们向往的“心向城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真正让人在心灵深处,对城市心生向往、心有所归的恰恰是文化。如果说产业竞争力带来这座城市的实力,那么文化竞争力带来就是这座城市的魅力,放眼伦敦、巴黎等全球标杆性城市,无一不是两者兼具。上海,要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其中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这就要坚持人民城市的理念,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从上海最有资源、最有优势的地方出发,强化文旅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和叙事能力,把更多的都市资源转化为文旅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这座城市的功能优势,让市民能够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有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建筑书写着城市的记忆。2017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提到将上海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王伟强认为,这意味着除了可量化数据指标,上海的发展还要追求“品质”。上海的城市建设从过去粗放型量的扩张,转向了精细化治理和城市更新。主要表现为:第一,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从过去大规模的本地化、常规化开发重建,转变为提升生活品质和城市品牌。第二,城市发展价值观的转变。从过去比较注重社会经济发展、注重量化指标考核,转变为“以人为本”“人民城市”。第三,城市发展策略的转变。从过去单一物质空间追求变化转化为文化、社会、更综合、更全面的多维更新。第四,城市治理模式的转变。政府从过去主导建设发展,转变为引导建设发展,在城市更新中发挥专业人士、社会组织和文化资本的积极作用。
城市要为青年人打造“好看又好玩的地方”,让青年人和这座城市交换彼此的能量。上海体育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副教授戴焱淼希望公众视线能够回归现实——体育公共空间,打造区别于学校体锻、专业赛事场地、技能培训机构的健身、社交和休闲多重功能集合的社区共享空间,让人们放下手机,走出网络,身体与心灵都得到释放。
除现场听众,讲座还进行了线上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19000余人。
作者:刘迪
编辑:刘迪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