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一座超大城市的人口承载力?近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上海蓝皮书——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22)给出的答案平实更靠谱——就从水电和绿地入手。
该报告利用可能-满意度方法,对上海远期的人口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相对于2020年2487万的人口规模,到2035年上海还有220万以上的人口承载空间。在城市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公共服务五个方面,上海人口承载力的短板主要在于集中于供水、电力、绿地面积、住房面积、道路面积等方面。上海虽然濒临江海,但囿于开发利用条件、环境污染和地面沉降等多种原因,是中国36个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之一,淡水资源的匮乏对于人口承载力有着极大的约束;人口规模的增长以及人均用电量的大幅提升,对于上海电力资源供给也会带来压力,电力资源紧缺;上海作为一座千万级人口的大城市,由于土地面积有限,人口容量又十分庞大,人均的道路面积、住房建筑面积以及绿化面积一直以来都不高,因此其对人口承载力的限制也较大。
因此,实现上海人口合理容量的路径:严控常住人口总量,同时优化各类人口结构。未来需要适度引进一些年轻的劳动年龄人口和各类青年人才,平衡人口年龄结构的失衡问题及以人才占比少等问题。要聚焦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盘活提高存量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在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整体素质的基础上,保持人口总量适当增加,实现人口规模与产业、环境和公共服务等资源的基本平衡。
加强节能减排,促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重视城市交通、住房建设,促进城市扩容提质。上海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对于道路面积的短板不能一味地通过建设新的道路来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因道路面积有限而带来的一系列交通问题需要从多方入手。首先,进一步完善高(快)速路网、市域干线网络、城市次支路网等道路网络,优化提升城市道路路网结构和服务功能;其次,积极发展轨道交通,加强郊区新城的轨道交通建设,注重中心城、新城和重点地区的快速联系,进一步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
对于上海住宅建设用地短板,首先要优化住宅用地供应管理,统筹安排住房建设所需用地,聚焦新城和重点区域居住需求,注重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完善住宅用地布局及规模分布;其次要结合城市更新,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加快低效存量用地转型和再开发,促进存量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积极拓展生态空间,增加绿地面积。上海人均绿地面积较少,未来应持续探索如何在有限空间中进一步扩大上海绿地面积,尤其应重点关注城市更新区的建绿问题,同时更加强调均衡布局,强调生态功能、环境功能和景观功能的复合。持续推进公园城市体系、森林和湿地城市体系的建设,打造“生态之城”。
着力推进城市更新,发展郊区新城,实现人口空间合理布局。要完善郊区新城的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在推动郊区新城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完备的基础设施、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吸引人口集聚。
此次发布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院科研成果传播办公室)协办。此次发布会也是上海社会科学院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重大科研成果系列发布会之一。
作者:刘迪
编辑:刘迪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