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软硬实力的综合体现,必须靠“软硬并进”来实现。软实力和硬实力相互赋能、融合并进的过程,就是控制力不断演变最终形成定价权,影响力逐渐累积最终形成话语权的过程。新征程上,上海要做好软硬实力相互赋能、融合并进这篇大文章,确保城市在新一轮的全球竞合中保有优势地位,重点要把握好“融合”“转化”“并进”“涌现”的要求。融合,就是要在硬要素上叠加软要素,努力实现“1+1>2”的综合效应;转化,就是要以动态的眼光,促进两者的相互转化、相互激发,把“无形要素”转化为“有形力量”;并进,就是在谋划部署各项工作的时候,要始终同步考虑软硬实力的建设、协同和集成;涌现,就是各子系统、模块、单元之间发生反应,量变引起质变,形态提升业态,迸发出一系列有竞争力的、可持续的、不可逆的高级新功能。
聚焦重点领域、重要区域、重大平台和多跨场景,推动高质量发展
围绕“四大功能”“五个中心”“五型经济”“四大品牌”等重点领域,把制造和服务、技术和标准、平台和制度等软硬要素融合起来,塑造更强的竞争力。比如,金融中心建设既要扩大交易量,也要提升“上海价格”“上海指数”的影响力;贸易中心建设既要巩固传统贸易存量,也要扩大新型贸易增量,特别是在数字贸易等新领域要有竞争力和话语权;航运中心建设既要保持领先“吨位”,也要提升服务能级和市场定价权;科创中心建设既要提供更多硬核创新成果,也要成为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的策源地,使上海涌现更多高能级要素、现象级事件。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五个新城等重要区域,要依托多层次、多类型的“硬载体”,实施面向华裔人才和出国留学生的“回形针”计划和面向友华的外籍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吸铁石”计划,招国际性组织,引全球化活动,吸纳国际人才等“软要素”,探索谋划建设“‘一带一路’大学”,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上海智库”,发挥承载国家战略的改革开放新空间引领作用。进博会、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重大平台,要以“上海主场”为载体,研发创设一批具有上海标识度的全球公共产品,加强多层次文明对话,推进城市外交、民间外交和公共外交,提高城市全球叙事能力,提高议题、议程和规则设计能力。围绕“先进制造、消费促进和贸易服务、综合营运、授权赋能、公共活动”等多跨场景,大力发展面向未来、兼容“创新动能、基础设施、交易标的、游戏规则”软硬功能的数字经济,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在城市经济发展、产业规划、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全面运用和聚合发展,加快推进引领型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提升群众幸福感,建设全龄友好型社会
高品质生活既是物质生活的丰富,也是精神生活的富足。政府侧和市场侧都要智敏地双向感知,感知技术变革、感知市场情绪、感知市民生活,全方位营造舒适生活、极致服务和品质体验。要围绕资源供给,推进城市各领域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迭代升维,实现更高质量的供给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更要提升群众幸福感,率先建设全龄友好型社会。要围绕人民健康,大力培育大健康产业,发展智慧医疗,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多样的医疗服务,也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让人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心态、健康的生命。要围绕乡村振兴,重新认识和发现乡村的价值,探索超大城市郊区乡村振兴新举措,既要有“硬容器”,也要装入“软内容”,更加凸显农业农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
面向高效能治理,构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序社会
树立“次区域融合、跨区域联动”理念,积极谋划推动新型市内一体化,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着力形成体现国家战略和城市愿景总体战略利益的大拼图。要高效调动所有治理要素,构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序社会三元一体治理体系,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效能。要进一步对标国际经贸新规则,更大力度保障市场主体活力,更高水平推动数字化转型,更加突出优化事中事后监管,努力营造“全面便利、高度活跃、本质公平、充分开放”的世界一流营商环境。要构建城市风险评估体系,定期开展城市体检,动态识别人的不良行为、物的不良状态、制度的不良结构,前瞻感知城市发展关键指标的异动、例外以及突发情况。要建设智敏韧性、系统集成、平战结合的应急保障体系,同时也要在指挥体制、响应机制、管理流程、运转模式等方面,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加快韧性城市建设,形成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的城市软硬实力共生成长体系。
(作者分别为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
作者:何万篷 周学强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