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回应人民期待,聚焦“老、小、旧、远”等烦心事,着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小充电桩关系着民生大问题,尤其是老旧小区加装及使用公共充电桩问题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海市政府也于2020年开始启动充电桩示范小区建设,并于2021年开始将充电桩进小区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鼓励小区探索多车一桩、临近车位共享等模式,加快落实社区充电设施配建要求。然而充电桩进入社区,尤其是老旧小区,依旧困难重重,面临增设充电设施公共空间难以落实、小区电网负载能力有限、物业公司缺乏配合、业主共识较难达成等挑战。为破解这些难题,笔者对成功安装并使用公共充电桩的三个老旧小区(分别来自于徐汇区、长宁区、松江区)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对他们的探索实践经验进行提炼和总结,得到启示如下: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在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当中,基层党组织是领导核心,这一核心将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这“三驾马车”凝聚起来,运用“四位一体”的协商议事机制,就是否需要安装、如何安装公共充电桩等快速达成共识。同时,引导居民有序参与“社区新基建”,达成最大公约数。通过业主大会、小区议事会等协商议事机制,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获得居民的理解和认同,特别是那些不拥有新能源车、没有从中获益的业主的认同和支持,从而有序推进安装工作。同时,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吸纳辖区范围内的商业综合体或大型国企参与进来,统筹利用已有的充电桩资源,采取惠民的夜间停车费包月模式,来缓解老旧小区停车紧张问题,同时间接促进商业综合体内的经济消费。
借助外力统筹社区资源。社区治理不仅仅需要政府资源,更需要盘活和整合社区资源,实现“1+1>2”。无论是借力第三方公司免费安装公共充电桩、融入低碳示范社区建设,还是借力政府部门、搭乘低碳社区、精品小区建设等的快车,都旨在扩大社区资本,减少安装环节中来自于资金的压力,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借此摸清家底,加强社区整体规划,协调政府、社区各主体同步、高效、一揽子推进社区各项工作,消除公共充电桩的用电安全隐患、美化社区环境,优化社区公共空间、合理有效使用社区资源。同时,降低施工费用,减少对居民的影响。
引导居民自治、共治共享。安装公共充电桩要解决的是重要民生实事,连接的却是政府“碳中和”和“碳达峰”的重大发展工程。因此,调动居民的积极性、让居民参与、共治共享是保障公共充电桩安全运行和使用的关键。居民自治的第一步是居民知晓。通过业主代表大会、小区协商议事会等机制,告知全体居民,并获得居民认同和支持。北京一些社区甚至通过居委干部挨家挨户送告知书,来提高居民知晓率;其次,引导居民建立电动车主微信群、电动汽车充电站自治公约、小区充电文明公约等,通过自治规则规范居民充电行为,坚持共享共用、自管自用、平价使用、安全有序使用、违规者禁用。通过沟通协商、互相监督来破解小区充电桩供需不平衡的困境。
第三方公司统一集中管理公共充电桩。统筹考虑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公共充电桩的安全运维和使用,就需要健全安装管理的长效机制。这就需要采取专业的第三方公司统一集中安装和管理充电桩:前期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改造,适度超前满足充电需求,并为后期增大充电功率预留容量,有效避免重复无序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提供安全加装指导,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充电桩;后续统一运维管理,解决居民使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第三方公司可以整合社区和市场的资源,为老旧小区居民带来延伸的社会资本。
科技赋能充电桩建设管理。当城市数字化转型成为上海新一轮发展导向时,安装和使用公共充电桩也应与时俱进,将智慧管理延伸到家门口、延伸到充电站。当前不同小区的充电桩是由不同的公司建设,后台界面的样式也五花八门,极不利于政府监管。因此,未来可以整合不同充电桩公司数据资源,集中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管理,对接小区“一网统管”,做到实时读取汽车电池信息,实时跟踪检查充电过程,确保安全充电;入口增设道闸,加装车位地磁装置,利用科技手段破解油车占位难题。同时,鼓励和引导车企、充电桩建设商和运营商、后市场服务商等多方主体共同打造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全覆盖的地方级和企业联盟级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做到安全管理。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作者:潘鸿雁 潘立争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