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和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上海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准阐释上海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和中央战略部署,更好地研究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上海的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2021年,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联合组织相关专家学者,撰写了“新思想新实践新作为研究丛书”,共计10本,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该中心继2019年推出“新时代新思想新战略”和2020年推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研究”系列研究专著后,推出的第三套聚焦于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列研究专著。
这套丛书,对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上海工作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认识和把握上海在贯彻落实重要论述过程中的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和最新成果,落实和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上海发展的创新思路和务实举措,做了深入和有益的探索。其成果涉及进博会的时代意蕴与上海实践、新时代上海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海社会治理创新、新时代上海党的建设的实践创新等。本报《论苑》版今日起陆续介绍这套理论读物,希望能够为广大读者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
学者简介
周海源,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上海市科技创新法治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科技创新法治保障研究院副院长。从事行政法学、科技法学研究。
学术成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在《法学》 《政治与法律》 《行政法学研究》等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
《上海科技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变革》立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结合上海科技发展与科技体制改革情况与经验,分政府职能转变、科研院所改革、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人才创新活力激发四个方面展开,从法治角度重点论述科技治理中的政府职能定位、科研院所转型、企业创新机制改革等问题,提出“政府在创新治理当中需要扮演战略规划者、政策制定者、资源配置者、创新服务者等角色” “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当在分类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去行政化、社会化和集群化改革” “企业应打造开放式创新网络和组建企业联盟”等系列观点,为新时代上海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对科技治理体系改革政策举措的思想渊源和发展脉络有全面梳理。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日趋复杂,科学技术之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中国应对复杂挑战的必经之路,这就要求科技治理体系实施系列变革,“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 “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等战略举措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本书对中央提出的科技治理体系改革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分析研究这些政策所依据的思想理论渊源,全面展现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思想在科技治理领域的具体体现。
对上海科技治理体系改革的重点问题有系统回应。上海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也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前沿阵地。围绕中央的系列政策,上海展开了科技治理体系的改革工作。 《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吹响了上海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号角,也是上海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起点, 《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将科技体制改革推向更深处, 《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的制定可视为固化改革成果和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标志性动作。本书既从宏观层面对相关政策在上海的落地情况进行了充分阐述,又从微观层面分析其中涉及的政府职责、科研主体权利等,并在法律层面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建构建议,尤其是在《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所设定的科技创新制度框架下探讨政府职责转变、创新生态体系建设、万众创新等问题,充分展现了上海科技治理体系的改革动向和推广价值。
对上海科技治理体系的未来发展有准确预测。本书依托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相关理论,将上海创新治理体系解构为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公众四极,分析每一极在创新治理体系中的定位与作用,提出的“促进科研院所社会化、集群化、建制化发展” “打造开放创新网络和企业创新联盟”“拓宽公众参与科技创新的渠道”等建议,并结合“破五唯”改革要求提出“推进人才分类评价” “职称评审权下放”“职称作为限制性条件的功能减弱且逐步与相关福利待遇脱钩”等改革举措,既契合科技发展规律,又符合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的战略定位和上海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参考价值。
专家点评
将科技治理体系改革纳入法治轨道
胡玉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在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双轮驱动的背景下,科技治理体系的改革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实践,也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在依法治国背景下,将科技治理体系改革纳入法治轨道,更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固化改革成果的必经途径。由华东政法大学副研究员周海源创作完成的《上海科技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变革》一书,正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语境下探讨科技治理体系的变革问题的力作。
首先,该书对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思想有极为深入的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这些思想和论述转化为党中央、国务院的系列决策部署,成为“建构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激发创新主体创新活力”等政策举措的理论渊源。该书的主要章节从上述政策举措切入,力求依托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思想解析中国科技创新的政策实践。
其次,该书对上海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及其运行有充分研究。自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上海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之后,上海科技事业发展迈入快车道,科技治理体系改革精彩纷呈。例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建构方面,《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规定了相关职能部门在重点领域科技创新规范布局方面的职责与手段;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方面,上海形成了完备的国家科学中心管理体制机制;在创新主体创新活力激发方面,《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规定了相关创新主体的“八大自主权”。这些举措是上海科技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成果,当然,相关制度机制的设计与运行也存在优化的空间。该书对上述治理实践的研究分析既充分展现了上海的改革成果及其意义,又对相关制度机制提出了合理的优化建议。
最后,该书运用法治思维对创新治理体系进行的分析鞭辟入里。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科技治理体系的改革,既需要在法律层面突破阻碍创新活力的制度约束,又需要以法律形式固化改革成果。该书与同类著作的最大不同在于,作者始终坚持运用法治思维考量科技治理体系的改革问题,分析相关改革战略举措可能涉及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关系,将改革举措转化为法律修改和实施的对策。就此而言,该书的出版将为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思想与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交叉研究提供新思路。
点评专家简介
胡玉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法学》主编、华东政法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习近平法治思想、法理学、法学方法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项,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 《法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成果《法学流派的人学之维》 《弱者权利保护基础理论研究》两次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作者:周海源
编辑:于颖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