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同时指出,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要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可以说,一方面,“两个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以开创的根本原因和精神动力;另一方面,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完善发展,必将继续深化“两个结合”。
按照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大阶段:以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依赖关系为主导原则的古代社会,以建立在物的依赖性基础上的人的独立性为主导原则的现代社会,以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所有人的社会财富为主导原则的未来社会。
其中,第一个阶段可以说是经典意义上的政治社会,人对人直接的依附关系和人对人直接的政治统治是社会的主导原则;第二个阶段则是一个物权和生产能力极大发展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物的形式占有社会权力,创造新产品和新需求,提供新技术和新服务,是这个时代获取和交换社会权力最“正当”的方式。第二个阶段对第一个阶段形成的挑战,马克思称之为“政治解放”;从第二个社会阶段向第三个社会阶段的过渡,马克思称之为“人类解放”。后者意味着人类生产的社会财富和历史中形成的政治-经济共同体结构都不再是个人成长的障碍或界限,恰恰相反,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真正成为共同体的首要原则,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彻底的颠倒,从而意味着人类“史前史”或“异化史”的终结,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社会的诞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应当也完全可以在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思想框架下得到恰当的理解。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因为它既不是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意义上的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也不是马克思所说的未来社会,的确是在从事一场亘古未有的伟大社会实践;其次,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不是和马克思所描述的三大社会形态或人类社会的三大发展阶段完全没有关系,恰恰相反,而是把古代社会、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的根本原则融会贯通在自身的社会革命实践当中。由于马克思主义实质上包含着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性理解,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融古代社会、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的根本原则为一炉的伟大社会革命,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产物。
毫无疑问,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世界历史或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确已经真正走出了一条新路。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
同样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自身还将经历一个漫长的完善发展过程。尽管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态势,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必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而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但此后我们也还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尽管经过一百年的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两个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但无论是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过程中,还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长的历史阶段内,都必将继续深化“两个结合”。
之所以必然如此,首先,中国的具体实际本身有一个阶段性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将面对不同的时代条件和承担不同的历史任务。其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发挥具体的作用,本身也必然依据中国的具体实际亦即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时代条件和历史任务而做相应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代人干一代人的事,但没有历史眼光,没有长远眼光,也干不好当下的事情”。我们当前不仅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中继续深入推进“两个结合”,还应当在思想理论上去思考“后复兴”时代的“两个结合”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复兴后的中国,如何与其他文明形态的国家和地区打交道,进而如何携手构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姜佑福(《学术月刊》总编辑、研究员)
编辑:于颖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