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冠疫情加速了数据技术在城市中的广泛应用,智慧城市对于人们回归正常生活发挥着愈加显著的作用,城市发展与治理的“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已成为全球主要大都市的共识。近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联合举办,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支持的“可持续智慧城市论坛”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来自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学者展开研讨。论坛上,《全球智慧之都报告2021——疫情中的智慧城市》中文版发布。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指出,当下“智慧城市”不仅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也是各大城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主要手段。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所与复旦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联合发布《全球智慧之都报告2021》,发挥了国家智库与一流大学各自的科研优势,使得全球智慧城市指数的编制更具科学性、结果更具可靠性、影响更具标杆导向性。并且我们提倡的智慧城市建设内容与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绿色等理念越来越多衔接起来,这个指数也将更有生命力。希望通过对全球智慧之都的持续跟踪研究,能够产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并对各大城市的智慧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建议。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Ms.Adriana Alberti认为,联合国各成员国能否实现在《可持续发展目标2030》中所提出的关于城市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主要取决于城市的管理方式。《2021全球智慧城市报告》和《2020年联合国电子政府调查报告》均强调,一些地方政府正在建设智慧城市,利用数字技术加快可持续发展,智慧且可持续的城市在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城市服务效率和城市竞争力的同时,能够确保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对经济、社会、环境以及文化方面的需求。《2021全球智慧城市报告》从五个维度构建智慧城市指数,将会启发世界更多城市如何推进智慧治理、智慧基础设施、智慧经济、智慧服务、智慧创新和智慧声誉等方面的建设。
复旦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凌鸿教授指出,疫情极大增加了世界发展环境的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即我们正处在一个显著的VUCA时代。城市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我们应对VUCA时代的重要举措。当下,我们的决策已经不再主要依赖于信息决策,而是直接用数据决策,数据决策是人为的把数据决策方法通过系统来实现自我决策,即城市数字化转型阶段更多依赖于系统决策,相应的城市治理理论、治理体系、治理模式、治理方法都需要做出深刻变化。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赵付春副研究员对《全球智慧之都报告2021》进行了解读。报告将全球智慧之都分为“引领型”“先进型”“追随型”智慧城市三种类型。跟去年相比,阵营之间没有发生变化,但是阵营内部城市位置有所交换。从分项排名来看,中国的三个城市:香港、北京、上海,香港在智慧基础设施上遥遥领先排在第一,但是智慧经济方面香港相比北京和上海有一些差距,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在全球基本上已与美国形成两个巨头。在智慧服务和智慧治理方面,上海和北京表现较突出,但智慧创新方面北京和上海要落后于香港。
赵付春提到,类似于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正在考验各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效,智慧城市建设应该随之动态演化。能够经受起极端条件挑战的城市,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智慧城市。不同阵营的智慧城市在短期内排名相对稳定,先进和追随型城市还要往前走的话,还需要下更多努力,主要在经济和智慧创新方面。城市以人为本,更多地体现在智慧服务和智慧治理两个方面,从这两方面看,中国的智慧城市在全球保持较为领先的地位。对于未来的研究,抗击疫情虽然是当前智慧城市的压倒性主题,与此同时可持续问题也越来越显著,智慧城市仍然需要把可持续问题,如能源供应、交通等问题列入关键事项加以关注。
论坛上,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宁德军教授、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郑大庆副教授和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沈欢分别以“未来智慧城市发展” “公共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和城市数字化”“智慧医疗赋能城市治理和便捷就医”为题作了大会报告。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