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展、看展这种体验式阅读、感官式阅读正成为全民美育的新时尚、新形态。图源:刘海粟美术馆官网
展览场馆是展示城市文化和发展活力的重要窗口,也是构建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建筑,尤其是人文艺术类展馆,更是人们陶冶心灵、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以“场馆育人”为抓手,完善展览服务,真正做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对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场馆育人是实施“全民美育行动”的重要抓手
广义的展览场馆既指会展业专用的会展中心,也包括经常性开展各类展览活动的文化场馆。当前,艺术类展览品类众多,有国际视野背景下引进的展览和国内传统文化类展览以及现当代艺术展览。这些展览活动具有显著的文化艺术教育功能,起到美育启蒙作用,能够培养民众更加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提升民众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品质,特别是对青少年提升审美能力、了解各门类艺术、开阔视野、启迪心灵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教育意义。所以说,展览活动是促进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有益补充,发挥着“以文化人”“以文化城”的独特作用。
上海作为中西文化交融汇聚的中心,城市里随处可见风格迥异的各类文化展览场馆。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上海的展馆建设主体多元、设施完备、活动丰富、受众接受度高。日前发布的《上海市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实施“全民美育行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对标“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定位,笔者认为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例如,有的展览,开幕当天艺术家、嘉宾和观众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但开幕式过后观众稀稀落落。又如,有的艺术展览展陈形式单一,缺乏导览、研讨、互动等环节,令不少观众望而却步、无从欣赏,难以亲近艺术、了解艺术。展览只有吸引观众进来参观,赢得观众的驻足观赏,才能发挥办展的目的和焕发展览的生命活力。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许多展馆尤其是中小型展馆、私人展馆经费和人员保障不足,专业人才短缺,这些都是制约展馆发展的常见问题。
文化自信唯有走进千家万户,接上市井地气,才能激活起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精神力量。举办展览不仅仅是提供艺术作品供人们欣赏,更重要的是把历史文化、民族传统、价值观念等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民众心里,增强民众的文化认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此,要尽最大可能发挥展馆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功能,把美育传播深入到民众当中去,让文化艺术如同阳光、海浪、沙滩一样,成为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让逛展、看展这种体验式阅读、感官式阅读成为全民美育的新时尚、新形态。
增强展馆吸引力,培育全民美育新时尚新形态
具体来说,抓好主题宣传、管理评估、队伍建设、活动创新、导览互动等几个方面建设重点,能够进一步提高展馆建设成效、增强展馆吸引力,更好发挥展馆“场馆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助力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全面提升。
一是寓展促教。在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文化艺术成为日常生活的标配,“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生更需要艺术来熏陶思想与心灵。因此,展览的选题尤为重要,寓展促教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只有着眼需求、与时俱进,不断对展教形式、常设展品、临展内容进行创新,才能保持对大众的吸引力,紧紧抓住大众的“心”“眼”。经常性举办具有较强互动性、参与性、体验性的展览活动,可以在“寓教于乐”中拉近展品和受众的距离,不断丰富受众观展体验。
二是细分受众。特色化就是生命力。除了一些综合性大型展馆外,鼓励倡导中小型展馆聚焦某个特定领域,深耕细作、行而不辍,这样方能吸引特定受众长期、持续地跟踪展览,增强展览的独特吸引力。此外,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的受众对不同展览具有明显的偏好,要加强宣传的个性化、多样化,像“市场细分”一样“细分受众”,才能有效吸引相应偏好受众走进展览场馆。伴随着展馆的数字化建设,有的展览可以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来分析观众在参观、参与、互动体验过程中的喜爱、偏好,如服务是否到位、用户是否满意等。
三是科学评估。目前,一个展览会展期少则一周多则数月,需要构建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一是展览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评估;二是布展内容的科学性、创新性评估;三是导览现场和观众接受度的评估;四是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的评估。其中,展览效果可以以参观人数多少、导览互动强弱和有效传播率作为评判的重要指标。
让专家及专业爱好者在导览中发挥作用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要想更好发挥“场馆育人”的功能,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导览。虽然大部分展览都设置有作品展签介绍,但它的作用是有限的。有的艺术本身就很抽象,观众面对眼前的作品,有时使出洪荒之力,却还是无法get到艺术家的点,看展如同走马观花。导览能够让观众知道更多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并且把很容易忽略的细节着重讲出来,能够使展览真正成为让市民走得近、谈得了、带得走的文化精神食粮。
因此,笔者建议所有的场馆对每一个展览都预先做好导览计划,要将导览时间安排,作为与展期时间同等重要的信息广而告之,确保导览时间不少于展览时间的一半,各文化主管部门切实负起监督指导责任,将导览时间、导览受众规模和导览评级高低作为评判展览优劣的重要依据,作为展馆评奖评比的重要标准。凡是展览作品,展览策划团队或作者本人也应对每件作品撰写一份两三百字的创作感想或导读说明,这样每件作品皆可给观众提供一个可鉴赏的依据。特别是对普通大众而言,尤为重要。这也是展览亲民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志。
那么,如何打造一支高质量的讲解服务团队呢?首要的是加强展馆从业人员的专业化队伍建设。其次,可以面向全社会,特别是在高校师生中招募大量的展览讲解志愿者、志愿团,开展常态化的展览讲解服务。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以及有关大专院校、文化机构等群展单位的作用,组织开展公益展览、义务解说培训等合作项目,让行业协会专家及专业爱好者在讲解导览中尽情发挥传播思想、传播文化的作用。
如果说一流的展览场馆是上海城市硬实力,那么“场馆育人”就是上海城市软实力,两种实力双向赋能,可以让人们更好感知中国风、东方韵,展现更富有魅力的人文之城。
作者:张索(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编辑:施薇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