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良法善治,民之所向。
市委全会明确了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总体要求,其中“让法治名片更加闪亮”是六个目标取向之一。正所谓“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 “法治”是上海城市软实力特质的鲜明标志之一。
法治,是上海与生俱来的城市气质。在历史学家看来,这种“气质”,就蕴藏在上海的城市精神和发展历程之中。上海城市繁荣、商业发达,靠的就是在城市变迁中形成的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和各行各业基本的职业道德。上海彰显法治是历史的延续,更是向现代化迈进。
法治,是上海自带流量的城市“颜值”。外滩“雨刷式过马路”、两车道并一车道时“拉链式”交替通行、生活垃圾分类……在上海,这些“看得见的风景”信步可寻。从中,人们可以看到秩序之美,感受到城市温情。
法治,更是上海具有比较优势的城市核心竞争力。把法治作为最根本的治理方式,面对群众关注的“难点”,经济社会发展的“堵点”,“人”字当先,“民”字为重,习近平法治思想正转化为上海法治建设生动实践。
在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里,法治是影响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拿破仑在征战欧洲时,军队打到哪里,就把《法国民法典》带到哪里,他深知: “从长远看,刀剑最终要被思想所征服。”当今世界,大国竞争越来越体现为软实力的较量,越来越体现为中心城市软实力的比拼。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立足“四个放在”,展现城市软实力的善治效能,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这是作为“开路先锋”的上海应有的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
让法治名片更加闪亮,就要以法治凝聚共识,形成人人参与法治建设、人人信仰法治权威、人人获得平等保护、人人感受公平正义、人人共享法治成果的生动局面;就要以法治推动善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就要以法治提升城市竞争力、吸引力、影响力,将上海打造成为全球法律服务资源集聚高地、国际商事争议解决高地、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高地;就要培养一批“小喇叭”“故事大王”,讲好法治软实力的“上海故事”。
大江东去,百转千回终入海。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上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法治软实力的“诗与远方”,心之所向,行必能至。
作者:杨逸淇
编辑:范菁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