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人才荟萃,历来是上海的骄傲;面向未来,续写精彩,上海必须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
十一届市委十一次全会吹响了“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奋斗号角。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抓牢软实力要素重构、世界格局深刻调整这两大“新机遇”趁势而上,对上海来说,打好手中的“人才牌”至关重要,要打出“王炸”,“使在这儿的人引以为豪、来过的人为之倾心、没来过的人充满向往”,营造英才汇聚的创新“强磁场”。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人才,是冲着干事创业来的。无论是上海本地人,还是来自五湖四海或全球各地的“新上海人”,在这里找到舞台,启航梦想、各展所长,受到尊重,收获成就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人才的向心力,尤其是他们内心对这座城市的无比热爱、对脚下这片创业热土的自豪感,就是城市软实力的彰显。
人之风貌,往往就体现着城之特质。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张文宏和李佳琦在上海的双双“走红”,一度成为美谈。“硬核医生”投身科普一线、带领市民群众共同战“疫”;“头部主播”屡创销售神话,助推在线新经济蓬勃发展……从这些人才的奋斗、拼搏故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城市人才储备之丰、触摸到城市精神和品格的光芒,而且对这座城市“既崇尚人人奋斗出彩、又体现处处守望互助”的特质产生共情共鸣。
造就和遇见更好的上海,需要汇聚更多人才。“十四五”期间,以强化“四大功能”引领推动“五个中心”能级跃升,上海将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类人才提供一展身手的更大舞台。当然,高端人才流动自有其规律,即便是“头部城市”,也要直面当前全球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现实。当前,上海提出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将为引才带来更多的利好和机遇。
如何让更多人才对上海“心动”、为之倾心?“氛围”很重要。以科技人才为例,上海的“非凡魔力”不仅仅在于这里集结着“大国重器”等世界顶尖科研设施,有相对完善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而且还有“高大上”的朋友圈。去年,仅一个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就囊括了包含61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近140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参与。
在“大上海”,从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浦江创新论坛,到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陆家嘴论坛……每一个高端论坛,无不是城市综合能级的体现。展望未来,要产生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的更强“磁吸效应”,上海还须在环境、制度、文化、价值观等软要素上精准发力,要花更多功夫,在多个层级、方向上久久为功、持续努力。
记得一位在沪任教的英国教授说过,她通常不喜欢大城市,之所以来上海,是因为“这里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好”,这说明城市治理能力卓越,让人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也进一步提示我们,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转化”能力至关重要,要“善于把无形要素转化为有形力量”。
或许,一部上海原创的精彩电影、一位上海好少年见义勇为的故事、一些诸如“落叶不扫”的社会治理细节,都可以展示上海的魅力、亲和力以及具有吸引力的风范形象,让更多稀客、贵客变成常客,让一些即便没来过上海的人也充满向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上海是党的诞生地,百年风华正茂。创造更多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抢占软实力新赛道的制高点,踏上新征程的上海,唯人才不可辜负。
作者:樊丽萍
编辑:苏展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