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常态下,人们眼睛里愿意看到什么?心里愿意想些什么?手里愿意做些什么?这从一个维度反映了这座城市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风貌。
政府能不能创设这样一种氛围,人民有没有这样一种自觉,组织有没有这样一种能力,这三者紧密结合、良性互动,其产出的硬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夯实城市软实力。
今天,上海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正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具体实践,充分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和蓬勃生命力。
“六个让”是全面提升软实力的目标导向和实践路径,五个“既和又”则清晰勾勒出具有鲜明特质的软实力生动图景。
而这一切,最初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归结点,还是人。
城市软实力,与千万个自带“精神流量”的鲜活个体,这两者间有着丰富生动的辩证逻辑。厘清其间关系,也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人美美与共,人与城相互成就。
首先,从宏观角度,城市软实力,就是城市散发出的一种集体气质、一种精神面貌,而“软”的背后,往往是一种最“硬核”的东西,源源不断支撑着它。对上海而言,这一硬核,正是字字有承载、内涵极其丰富的城市精神、城市品格。这样一种精神品格,化作深深镌刻在骨子里的勇气、锐气、朝气,敢于在大风大浪中奋勇拼搏,敢于在大时代、大变局中认知自我、把握机遇,敢于在一次又一次自我求变中实现“跳变跃升”。万事求先、万事求优、万事求好。
其次,具象一些,这样一种精神品格,也化作一座城市“超越物理层面的”独特调性、标识体系,有脉搏、有呼吸、更有历史底蕴,它使人好奇,引人向往,进而产生对内的凝聚力和对外的吸引力、内在的创造力和外在的竞争力。有什么样的城市面貌、什么样的精神谱系,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个体;而什么样的个体,也能构成什么样的社会生态、精神风貌。体现在实践中,提升软实力,既要有核心软要素的培育支撑,也要有落细落小落实的探索;既打造精神家园,也打造幸福乐园。
再进一步,从微观视角,提升城市软实力,就是为了让城市中每一个非标的个体、每一种迥异的生活方式,都能被顾及、被观照。城市的每一个细胞、个体,能对城市产生强烈的归属认同,也因这种认同感而催生出“客观的自我认知”“强烈的自我革新意识”,以及一种“尊严感和使命感”。
一座城市的历史,总是写满了人的奋斗故事。一千个人对城市有一千种看法,而一座能产生伟大思想和文化的城市往往能让人牢记,她们都特别注重对人们现实和梦想的观照。
由此,在上海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的过程中,更多鲜活个体既成为锻铸软实力的生力军,也成为软实力的大彰显,在成就自己梦想的同时造就一座伟大的城。
作者:顾一琼
编辑:施薇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