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鼓催征稳驭舟
——从人民的获得感看“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①
这又是一次“中国震撼”:7.26亿人次的国内游、近6000亿元的旅游消费,同比增长均超9%……无论是旅游人数还是消费额,今年国庆黄金周再创历史纪录,也成为中国经济拥有澎湃动力的最鲜活例证。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观察当前中国经济,所谓“经济滞涨”“消费降级”“外资撤离”“私营企业退场”“裁员潮”……种种消极动向或错误论调如“一地鸡毛”。稳中向好,稳中有变,稳中求进,这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今年以来,尽管投资、消费等一些经济指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但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从国际通行的观察经济的指标看,“稳”主要体现在四方面——经济增速稳:连续12个季度稳定运行在6.7%至6.9%的中高速区间;就业形势稳:前8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近1000万人,调查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物价水平稳:居民消费价格、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体平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人民币汇率稳定。
正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6%,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8.5%,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约30%……结构、效益、质量的不断提升,注释着“好”的内涵。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在看到“好”、把握“稳”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变”、抓住“变”。这个“变”,从世界看,体现在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世界格局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愈演愈烈,逆全球化趋势抬头等;从内部看,体现在国内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中美经贸摩擦影响虽然总体可控,但新旧动能转换还需要时间,创新引领发展动力还不够强劲等。
无疑,“中国号”巨轮正驶入“海阔凭鱼跃”的宽广水域,如果说“稳”始终是主基调,那么地方债、影子银行等就是必须提防的漩涡与暗礁;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就是要勇于突破的激流与险滩。风险与压力是前进动力,挑战与危机是改革契机。面对这些新问题新挑战,我们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以“稳中求进”应对“稳中有变”,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爬坡过坎、闯关夺隘,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中求进,根本在“稳”,着眼在“求”,目的在“进”。在“稳”的基础上求“进”,我们无比自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闯险滩、避暗礁,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就有了最根本的保障;我们无比坚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越来越近的脚步声告诉世人,把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落到实处,必将为中国经济积聚新动能、创造新机遇;我们无比从容,13亿多人口、9亿劳动力、8亿网民、1亿多市场主体,凸显出中国经济特有的韧性、弹性及巨大的潜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是历史的总结,更是现实的激励、未来的昭示。前不久,一篇署名文章《风雨无阻创造美好生活》赢得无数点赞,充分反映了民心民意,也彰显了一个民族应对风险挑战的意志和决心。展望未来,“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是乐观的”。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
作者:晓彦
编辑:叶松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