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长三角城市群智能规划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吴志强团队每周都会归档一份动态报告,数据来自他和团队跟踪的全世界40个科技群落,寻找它们的共同要素,观察科创关键要素的空间链接,剖析创新链与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在区域链接中的堵点与断点。
在海量数据中,他锚定“区域科技创新力”是促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吴志强团队通过数据模型迭代,提炼出6项评价城市创新的关键指标——研发经费(R&D)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国际直接投资在GDP中的占比、在读高校学生数量、每万人中的创业青年人数、人均GDP以及休闲文化服务设施密度,并通过这些指标重点跟踪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情况,区域内每座城市的得分和失分点由此一目了然,据此打造“长三角城市创新集群智能配置体系”。
在2023年浦江创新论坛“区域创新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新空间”主题论坛上,吴志强提出智能配置体系的“3.0版本”异板联盟,即两个城市不同要素强强联盟,通过人工智能平台模拟,对要素进行空间配置,形成要素链接的最佳方案为城市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但“1+1”是否真能大于“2”?
异板联盟迭代自“1.0版本”的异板互补和“2.0版本”的同板联盟。异板互补顾名思义,譬如长三角某城市“每万人中的创业青年人数”这项指标突出,在异板互补体系下,该城市的企业应去创业活力不强的城市开设分公司。同板联盟即为产业串联,也就是两座城市拿出各自相同的长板努力成就一件事。
异板联盟怎么联?吴志强认为抓手在于科创。长三角三省一市都有传统强项,比如上海国际人才和资本相对充沛;江苏的政府组织能力不错;安徽集聚了一批科学家;浙江的民营经济较为活跃,若能将这些分散的长板通过某种机制组合起来,则能大幅提升长三角区域创新能级和全球竞争力。
吴志强说,基于人工智能平台的模拟,可以实现创新要素的智慧配置,“我们通过平台找到合适的科创领军人物、实验设备、技术投资者,甚至智能查找最佳的合作机构、最好的平台。”
机器的模拟推演固然精准,但论坛现场不少专家提出了协同之难。“区域间的障碍主要来自行政壁垒。”专家们以拥挤的热门赛道为例,当一个产业普遍被看好时,难免出现各地争先恐后、竞争激烈的局面。
吴志强认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是一个很好的探索,不妨撮合更多的示范区进行试验,为区域创新打通要素、破解障碍提供解题思路。同时他提出,区域要涵养一种协同的氛围,有意识地构建创新网络,“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认识到,全球竞争已经从城市的单打独斗转变为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没有一座城市可以样样领先”。
他以大科学装置建设为例:“建装置的出发点是整个区域的需求,而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想建。大科学装置投资巨大,一定不能抱着独享独用的思维,而是看区域中有多少科研和企业用户需要这些大装置。”
眼下,长三角科技资源丰富、产业结构完整、交通网络发达、国际合作广泛,区域创新体系日渐完善。与会专家认为,要进一步发挥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让这一体系更高效地运作。
吴志强表示,区域创新的发展必将带来更多合作机构,除了政府搭建的平台,还会有大量社会资本参与其中。长三角需要大量机构、试验平台和投资者,“我相信未来10到15年会是长三角区域群落科创合作的爆发期”。
作者:苏展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