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憨态可掬的机器人,一叠写着指令的卡片,一张传统节日主题地图……当幼儿园老师拿出这些教具时,你能猜到这节课的重点吗?4月4月,上海青艺童创青少年发展中心的志愿者老师走进徐汇区平江路幼儿园,为中班小朋友带来一堂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儿童实物编程课。完成15个课时的学习后,孩子们还能获得一张“科普证书”。
自从ChatGPT问世,人工智能教育再度进入公共讨论议程,“从娃娃抓起”成为业界共识。去年11月,经中国电子学会确认,由上海市创展科普发展中心等单位共同起草的团体标准《幼儿智能启蒙教育评价指南》在第三届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教育大会上正式立项,首次以幼儿园为起点,建立儿童信息素养培育的评价体系。而此次儿童实物编程课进入幼儿园成为常态化课程,也是全国首次,既是“人工智能+学前教育”的又一次推进落地,也是上海“社区书院”把“家门口科学社”搬入园内的生动实践。
上海青艺童创青少年发展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贾美雅表示,实物编程游戏能帮助孩子们理解人工智能的思维方式,为中小学阶段学习人工智能课程做好科学启蒙。下一步,青艺童创将把实物编程课程推广到更多幼儿园,覆盖北京、上海、广东、苏州、杭州等城市。
“玩中学”打好编程基础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少儿编程教育进入人们的视野。早在2017年,国务院就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
儿童实物编程是后期孩子深入学习编程的基础,不仅可以帮助其理解编程基础知识、建立编程知识体系,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学科能力,还可以通过编程思维帮助孩子从编程的角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等。
“看一看这张传统节日地图,机器人应该怎么走,才能依次到达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呢?”“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几个地方,机器人做的动作是一样的?没错,都需要前进一步、右转、前进一步、左转。”
走进平江路幼儿园的教室,一堂由青艺童创志愿者老师带来的儿童实物编程课正在进行中,借助教具机器人Robot1号,通过传统文化学习、编程方法讲解、思维游戏互动、算法探索等内容设置,开启了孩子们的编程启蒙学习。
“儿童实物编程无需识字量,孩子可以通过认识指令卡上的图标,轻松入门。”志愿者老师告诉记者,当图形化编程图软件中的编程模块,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积木和卡片,孩子们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动手拼接,非常具象地进行编程逻辑的运用。
课堂上,在老师的带领下,相应的课程内容还能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开展,孩子们有的扮演作为运动轨迹的机器人,有的作为发布指令的小小编程员,在布置好的游戏方格中左转右转、前进后退,玩得不亦乐乎。与此同时,他们也是在“玩中学”,在游戏中理解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指令顺序,有了初步的空间概念,还能知道规则的意义,学会路径规划和指令发布。
“强师资”确保常态化授课
今天的人工智能进校园,就如1980年代学校普及电脑教育。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人工智能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潮流之一。迎接智能时代,要从青少年乃至于娃娃阶段抓起,这些科普类的拓展性知识,对于青少年未来的学业、就业都有着重大意义。
记者了解到,儿童实物编程课程进入平江路幼儿园,既是徐汇区斜土路街道、青艺童创和幼儿园的三方协作,也是园部结合“走出去、引进来”的教研模式,对AI编程课的一次有益尝试。在完成中班一个班的试点教学后,下一步将逐步推广到中班的四个班,成为全国首个常态化教授编程课的幼儿园。
“经过第一阶段的课程培训与课堂打磨,目前课程已进入常态化授课状态。” 贾美雅表示,人工智能进入幼儿园的课堂,牵涉到师资建设、课程建设、教研模式等诸多问题,如果缺少相应的师资,那么在推进过程中,就很难去理解和传递人工智能教育的内核。因此,青艺童创提前对平江路幼儿园的近40位幼师展开儿童实物编程师资培训,目前均已获得“幼儿实物编程评测师”的资格证书。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派送明星志愿者老师入园开设样板课,每一节样板课程都会录制视频,园内老师也能现场观摩。”她告诉记者,园内持证老师也会同期在自己的班级中开启实物编程课。学期结束时,孩子们将获得由上海青艺童创青少年发展中心颁发的“科普证书”。
此外,孩子们还可以参与由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和上海市创展科普发展中心开展的儿童实物编程展示活动。活动内容与中国电子学会已经发布的青少年软件编程等级考试(图形化)一级评价标准内容相衔接。
让更多科普资源普惠共享
在人工智能时代,编程被称为第三门语言,就像阅读、写作和算术一样,成为孩子们必须掌握的基础能力之一。
为了满足青少年与时俱进的科学文化需求,近年来,上海以“社区书院”项目为平台,深入打造“家门口的科学社”,在街道、学校和社会组织的三方合力之下,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科普阵地,让科普资源普惠共享。
作为“2022年度长三角优秀科技志愿者服务组织”,上海青艺童创青少年发展中心在社区书院的平台上,整合中国电子学会等产学研用资源,以有趣、好玩、涨知识为目标,建设了多个接地气的科普基地。经过4年的工作实践,社区书院科技志愿服务项目已经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从多所中小学走进了幼儿园,推动人工智能普及教育触及更多孩子。
“从标准建设到课程设置、教师培训,新兴的人工智能普及教育有许多‘功课’要做,而我们必须练好内功。” 贾美雅表示,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我们将继续与中国电子学会合作,推出课后服务、实践活动、师资培训、科普讲座、视频制作、考级比赛、科普证书、大会论坛、共建基地等九大元素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
“联动政府、社区、高校、协会等更多资源,未来青艺童创将在校园、社区之中播撒更多科普的种子,让更多人能共享新时代文明实践成果。”
作者:沈湫莎
图片: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