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abay.com
“围绕肿瘤诊治,已有200多年研究历史、千百万篇研究论文、数百个肿瘤治疗靶点、近百个抗肿瘤药物,但是到目前为止,无论是肿瘤的早期诊断还是有效治疗,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困境。”在昨天开幕的2022国际临床和转化医学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说。
从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角度,她主张肿瘤研究的重点要前移,关注从炎症向癌症的转化、癌前病变和癌症的早期筛查诊断;而作为研究者,她认为要改变肿瘤研究的思路和范式。这与本次大会的主题“重大慢病诊疗新进展——复杂慢病研究范式变革”不谋而合。
多数患者住院时已是中晚期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着国民健康,2020年我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同年我国癌症死亡人数300万,占全球30%。我国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包括肝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通过十年努力,我国消化道肿瘤普遍5年生存率从30%提升到40.5%,但和其他国家66%的生存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为何中国癌症死亡率偏高?王红阳认为,这与我国对早筛的重视和推广不够,且缺乏有效技术手段控制靶向炎症向癌症转化的关键节点有关。以肝癌为例,终末期肝癌的5年生存期只有2%,而如果是极早期诊断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64%以上。
为提高我国肝癌早诊率,王红阳牵头开展了“全国多中心前瞻性肝癌极早期预警筛查”,通过对5000个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和5000个肝硬化病人的随访跟踪,建立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肝癌高危人群早筛方案。她曾用一年半的时间,用影像学的方法观察一位被系统判断为极高肝癌风险的患者,最终在其肝内找到一个1.1公分的肝癌结节。这就是早筛的重要性。
厘清医学的内涵和外延
21世纪是什么世纪?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表示,21世纪是医学和生命科学的世纪。“人们总是把医学和生命科学混淆起来,或者认为生命科学包含医学,这是不对的。”
从古至今医学有很多定义,而医学的现代转型是以疾病为原点发展到以健康为原点。基于此,王辰认为现代医学的概念应该是恢复、维护、增强人的健康而发展出的知识、技术、艺术、学术体系。
从这一定义不难看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对医学至关重要。王辰说:“我所在的北京协和医学院,鼓励学生研修生物学之外的理学、工学、社会科学、人文相关的课程,鼓励他们去拿双学位,学校也提出进一步要求,在生物学科的学分之外要拿到生物学科之外的学分。”
临床医学则更强调个体的健康,即侧重恢复、维护、增强个体的健康,而发展出的知识、技术、艺术、学术体系。王辰用“俯身救患者”和“举首助众生”来比喻临床医生和医生的不同。
作者: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